XX村帮扶工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情况报告(精品)

更新时间:2025-09 来源:网友投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XX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作为定点帮扶单位,始终将对XX镇XX村的帮扶工作置于重要位置。本报告旨在系统梳理近期帮扶工作的举措与成效,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并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规划与建议,以期为推动XX村实现更高水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一、XX村发展现状与帮扶工作背景

  XX村位于XX镇西部,受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等多重因素制约,曾是XX县的深度贫困村,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自2014年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展开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XX村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全村曾有11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危房改造、产业扶持、易地搬迁、生态补偿等一系列综合性措施,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特别是自2017年起,村内开始规模化发展花椒、金银花等特色种植业,为村民开辟了稳定增收的渠道,村庄的内生发展动力逐步被激活。

  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阶段,XX村虽已实现整村脱贫,但发展基础依然相对脆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仍有待完善。基于对这一现实情况的精准把握,XX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派驻XX村的驻村帮扶工作队,将“扶上马、送一程”作为核心任务,聚焦解决发展中的痛点、难点与堵点,致力于构建长效帮扶机制。近期,工作队在深入调研中发现,XX村村委会办公设施陈旧、信息化水平不高,已成为制约基层治理效率和服务群众水平的瓶颈。为破解此难题,工作队积极向派出单位汇报,协调捐赠了一批现代化办公设备,此举不仅是物质层面的支持,更是开启新一轮精准帮扶、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标志性事件。

  二、驻村帮扶的主要举措与阶段性成效

---此处隐藏3796字,下载后查看---

  (二)实施“人才兴村”战略,强化乡村振兴智力支撑

  建议将人才培养作为帮扶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第一,利用新捐赠的电脑设备,定期组织针对村干部和青年村民的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新媒体营销等技能培训,将“硬件”优势转化为“能力”优势。第二,积极对接人社、教育等部门,争取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向XX村倾斜,提升村民的就业创业能力。第三,探索设立“乡贤回归”激励机制,吸引在外地的XX村籍企业家、大学生、技术人员返乡创业就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和先进理念。

  (三)健全长效帮扶机制,完善动态监测与评估体系

  建议帮扶单位XX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与XX村共同制定一个三至五年的中长期帮扶规划,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和“赋能式”帮扶。建立常态化的需求调研和项目论证机制,确保每一个帮扶项目都能精准对接XX村的发展需求。同时,建立一套科学的帮扶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可借鉴相关绩效评估框架包含项目完成时效率、经济社会效益、群众满意度等多个维度,对帮扶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和年度评估。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建立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的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综上所述,XX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在XX村的帮扶工作已经取得了积极的阶段性成效,特别是在夯实基层组织、提升治理能力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展望未来,虽然挑战与困难并存,但只要我们坚持精准施策,持续用力,激发内生动力,深化融合发展,就一定能够推动XX村在乡村振兴的宏伟征程上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