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系统融合 强基固本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更新时间:2025-09 来源:网友投稿

同志们,根据此次集团党委书记能力提升培训计划,今天我们上这堂专题党课,核心是围绕咱们党委近年来探索实践的八融八力党建工作法,和大家一起复盘经验、找准方向、凝聚共识。在座的有扎根一线的党员骨干,有刚加入队伍的年轻同志,也有见证企业发展的老党员,大家都是八融八力的参与者、实践者,更应该是受益者、传播者。先和大家算笔:过去几年,咱们啃下了多少硬骨头?从XX重大工程的节点突破,到XX项目的安全零事故,再到质量指标连续三年优于行业基准,培育出一批顶得上、扛得住、打得赢的复合型骨干,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党建工作始终跟着生产走、围着难题转的结果。但我们不能回避问题:党建与生产两张皮,学习成果落不了地;劳务队伍流动大,安全质量责任断了层;技术瓶颈集中、创新零散不成体系;偏远一线招人难、留人难、育人更难,这四个短板就像绊脚石,不搬走,高质量发展就迈不开大步。而八融八力党建工作法,就是我们针对这些问题开出的药方。它不是挂在墙上的口号,而是扎根一线的实践;不是脱离生产的虚功,而是融入全流程的实招。接下来,我就逐一审视这八融八力,和大家聊聊怎么把它用得更活、做得更实。一、融入思想教育,汇聚政治引领力,让思想从会上热会后干。同志们,咱们常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但现实中有没有这样的情况:会上大家对部署热烈拥护,散了会却一动不动?学习成了打卡任务,笔记记了不少,解决问题的办法没多几个,这就是思想教育与实践脱节的痛点。怎么破?我们靠三个实招,一是第一议题靶向学。每次党委理论学习,不搞大水漫灌,而是围绕当下最棘手的节点命题,比如XX项目的进度滞后、XX工程的质量隐患,班子成员带头领题,学完不是散会了事,而是当场形成任务清单+责任人+时限。去年XX项目面临汛期施工难题,我们以防汛保节点为第一议题,学政策、学技术、学经验,会后X天就拿出了《汛期施工应急预案》,最终提前X天完成关键工序。二是情景党课流动学。我们把课堂搬出会议室,搬到工地哨所、红色展馆,在XX红色教育基地,我们用快闪+微朗读讲大国重器的故事,讲咱们企业攻坚克难的历史;故事讲完不是拍拍照就走,而是开展三分钟表态,大家扫码提交承诺,后台一键汇总成台账,后续跟踪落实。上个月在XX工地的情景党课,有XX名党员承诺主动承担夜班巡查,至今没有一人失约。三是老党员口述史。每月我们请一位退休模范录制XX分钟音频,班前会后播放,老党员讲当年住工棚、战严寒的经历,讲宁愿自己多受累,不让质量出一点错的坚守。大家听完不是听听感动,而是找差距、定措施。老党员王师傅讲完当年抢工期保交付的故事后,XX班组主动提出优化工序、每天多干X小时,提前完成了预制构件生产任务。思想教育不是软任务,而是硬支撑。只有把两个维护说到心坎里、落到行动上,才能让全体党员拧成一股绳,朝着同一个目标使劲。

二、融入安全管理,汇聚风险防控力,让安全从我要防我们防。安全生产是底线中的底线,但咱们面临一个现实难题:劳务工今天来、明天走,安全培训永远在教新人,刚熟悉的安全规范,人一走又要从头来,这就像竹篮打水,功夫下了,效果没了。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的办法是把党员嵌到班组里,把责任绑到一起去,第一,党员进班组。一名党员挂钩一个班组,每周必须参加一次班前会、每月组织一次安全夜校。党员的身份、电话、安全职责全上墙,工人扫码就能评价,要是得了差评,党员立即召回整改。XX项目的党员小李,挂钩的班组一开始安全评价垫底,他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工地,带着工人查隐患、学规范,一个月后班组安全评价跃升到前三。第二,安全微舞台。我们把常见的三违行为拍成XX秒短视频,让工人自编自演,比如未系安全带高空作业”“违规操作机械,用大家熟悉的场景、接地气的语言,让安全警示入脑入心。班前会后轮播视频,笑完接着考试,答错了当场纠正。现在工地上流传一句话:看完微视频,不敢乱伸手,今年上半年三违现象比去年下降了XX%。第三,责任双积分。党员的积分和班组的积分双向挂钩,同奖同罚,班组安全达标,党员加分;班组出了安全问题,党员扣分。年底积分低于红线,党员暂停评优资格。去年XX班组因为安全事故扣了分,挂钩的党员老张主动放弃年度评优,带着班组整改了X个月,今年上半年实现了安全零隐患。安全不是某个人的事,而是我们一起的事。只有让党员带头扛责任,让工人主动守规矩,才能筑牢安全生产的防火墙

三、融入进度管理,汇聚节点攻坚力,让进度从后墙倒往前赶。咱们做工程的都知道,交叉作业多、工序一变再变,进度很容易后墙告急,有时候明明计划得好好的,一个环节卡壳,整个项目都要拖后腿。怎么确保节点不滞后、目标不落空?我们靠党员冲在前、联建聚合力。一方面,党员突击队挂牌销号。我们把关键路径拆成党员责任田,队旗直接插到作业面,每天的进度用红黄绿三色标注上墙,红色是滞后、黄色是预警、绿色是达标。只要滞后X天,立即启动队长早班会+夜间复盘,找问题、定对策。XX项目的桥梁攻坚突击队,曾因为钢材供应滞后X天,队长带领队员每天提前X小时开工、延后X小时收工,还优化了焊接工序,最终不仅补上了进度,还提前X天完成了桥梁合龙。另一方面,党建联建同步开题。一个项目的进度,不是咱们一家能说了算的,需要业主、设计、监理、政府相关方一起发力。我们党委牵头,把各方党组织拉进节点共同体,问题不过夜:需要设计改图纸,@设计方党员;需要政府办手续,@政务服务部门党员;AAA群里用红黄牌提醒,复杂问题直接搬到联合主题党日现场拍板。去年XX项目面临征地拆迁难题,我们组织联合主题党日,邀请街道、社区党员一起现场办公,X天就解决了拆迁纠纷,确保了项目顺利进场。进度是出来的,也是出来的。只有让党员带头攻坚,让各方拧成一股绳,才能把后墙守住,把进度赶上去。

四、融入质量管理,汇聚品牌竞争力,让质量从查出来做出来。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但咱们有没有遇到过:检查的时候没问题,检查一过问题就反弹?返工不仅费钱费力,还影响企业口碑,这就是事后整改的弊端,我们要做的是事前预防、事中把控。怎么干?我们有两个硬抓手,一是党员责任区三包三亮。每个党员责任区,包工序、包材料、包验收;现场亮身份、亮标准、亮结果。每月评分上墙,连续两次末位,党员自动回炉培训。XX项目的钢筋绑扎责任区,党员老王一开始评分垫底,回炉后他重新学习规范,还带动班组制定钢筋绑扎三查制度,后来连续三个月评分第一,他负责的工序成为了质量样板。二是质量监督岗流动红旗。我们让骨干党员+青年技师组成啄木鸟小队,不打招呼、随机抽查,还现场直播检查过程,发现问题立即拍照+定位+责任人三连发,整改完毕才能摘牌。上个月,啄木鸟小队在XX楼层检查时,发现混凝土浇筑有气泡,当场联系责任人整改,还直播了整改全过程,让所有班组都学到了规范做法。质量不是查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只有让党员带头守标准,让监督跟着工序走,才能打造过硬品牌,赢得市场认可。

---此处隐藏20811字,下载后查看---

五、融入技术管理,汇聚创新牵引力,让技术从凭经验按标准。现在的工程越来越复杂,图纸更新快、技术交底不到位,有时候班组只能凭经验施工,这就容易出问题:图纸改了,施工还按老办法来;技术要点没吃透,工序做了又返工。怎么让技术落地生根,让施工有章可循?。我们的办法是专家送上门、创新搭平台,第一个是专家门诊。党委每月邀请设计、业主的技术代表驻点坐诊,党员技术骨干带着问题排队请教,比如图纸上的节点怎么施工”“新材料怎么用,现场形成技术明白纸,还做成二维码。工人扫码一看,交底视频、节点动画、控制要点全都有,不用再翻厚厚的图纸。XX项目的党员技术员小赵,之前对装配式构件安装有疑问,在专家门诊请教后,不仅自己搞懂了,还把技术明白纸传给班组,安装效率提升了XX%。第二个是微创新擂台。以党支部为单位摆擂,谁有金点子,比如优化工具提高效率”“改进工序节省材料,就现场路演。评委不只是领导,还有一线工人、技术人员、成本核算员,当场评、当场奖。季度总冠军直接推荐评职称、评先进。去年,XX党支部的混凝土养护自动喷淋装置项目,不仅得了总冠军,还在多个项目推广,每年节省养护成本XX多万元。技术是生产力,创新是推动力。只有让技术交底看得见、摸得着,让创新想法有平台、有奖励,才能让施工告别经验主义,走上标准化、创新化的路子。

六、融入科技创新,汇聚新质生产力,让成果从封箱里工地上。现在都在说新质生产力,但咱们也有个痛点:科研与施工脱节,成果评完就封箱,实验室里的技术很先进,到了工地用不上;论文写了不少,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怎么让科技创新接地气,让成果能落地?。我们靠党员领项目、校企手拉手,一是党员领项目。把科研课题拆成揭榜清单,比如大跨度桥梁施工监测技术”“绿色混凝土研发,党员带头组队揭榜,榜文上写得清清楚楚:卡脖子在哪里、预期效益有多少、经费怎么包干,完不成就要自动退回,还要说明原因。XX党员团队揭榜的智能安全帽研发项目,不仅解决了定位不准、预警不及时的问题,还在行业内推广,今年还申请了专利。二是校企双挂。党委出面,和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短期挂职+长期合作双通道:我们的技术骨干去院校做访问工程师,学习前沿技术;院校的团队来项目做驻场研究员,解决施工难题。更关键的是,成果归属和收益分配提前签三方协议,谁研发的、谁受益,让科研人员有干劲,让施工一线得实惠。去年,我们和XX大学合作的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项目,不仅把废料变成了可用材料,还为项目节省了XX万元成本,论文也发表在了核心期刊上。科技创新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落地生金。只有让党员带头攻关,让校企协同发力,才能把论文写在工地上,把技术变成新质生产力。

七、融入队伍建设,汇聚人才战斗力,让人才从留不住稳得住。咱们偏远一线的项目多,招人难、留人难、育人更难,年轻人来了看一眼,觉得条件苦、没奔头,转身就走;老骨干退休了,新人才接不上,骨干断层的风险越来越大。怎么破解这个难题?我们靠给平台、给机会、给希望。首先是双通道晋升。管理序列和专业序列并行,比如有人擅长管理,能当项目经理;有人擅长技术,能当首席专家,两者的薪酬、荣誉、培训资源三对等。以前,技术骨干的天花板是副经理,现在能当首席专家,待遇不比经理低。XX项目的技术骨干老周,不想走管理岗,通过专业序列晋升为首席技师,不仅工资涨了,还带了X个徒弟,现在成了技术带头人。其次是三级带教。书记带党员、党员带骨干、骨干带新人,签订一年任务书、季度对账单、月度成绩单,新人出师考核,不仅看自己的成绩,还和师傅的绩效、职称挂钩。师傅带出合格徒弟,才能评优、晋升。去年,党员老张带的徒弟小李,不仅顺利出师,还在微创新擂台拿了奖,老张也因此多拿了绩效奖金,还被推荐为优秀带教导师。最后是岗位大轮换。把机关、项目、前后台人员打通,每两年抽签+点将交流XX%,在机关干过的,要去项目蹲点;在项目干过的,要去机关历练。见过机关、蹲过现场,才具备提拔资格,防止一路直线造成视野盲区。XX机关的小王,之前不懂项目一线,轮换到项目干了两年后,回来制定的管理制度更接地气,解决了不少项目的实际问题。人才是第一资源,留得住、育得好,企业才有后劲。只有让每个人都看到成长的希望、发展的空间,才能打造一支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的人才队伍。

八、融入文化建设,汇聚同心凝聚力,让员工从归属感幸福感。咱们的项目大多在偏远地区,业余生活单调,员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高,这也是留人难的重要原因。怎么让员工在工地上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我们从衣食住行、荣誉情感入手,打造同心文化。一是幸福项目部。党委统筹,把生活营地升级成十分钟生活圈,快递点、理发店、医务室、金融服务点、高速网络五进营地。以前,员工想寄个快递要跑十几公里,现在在营地就能办;以前感冒发烧要去镇上医院,现在医务室有医生坐诊。XX项目的营地,还建了健身房、图书室,员工下班后能健身、能看书,大家都说在工地也能过得很舒服。二是荣誉即时达。现场立标杆、当月就发奖,流动红旗、金牌班组、安全之星的照片,贴在通勤车的第一站,员工上班路上就能刷脸看荣誉。去年,XX班组得了金牌班组,照片贴在通勤车上后,班组每个人都觉得有面子、有干劲,今年又蝉联了荣誉。我们还把荣誉送到员工家里,去年春节,我们给优秀党员的家属寄了感谢信和慰问品,不少家属说孩子在你们这干,我们放心。三是红色文化节。五一、七一、国庆必办工地晚会,节目单XX%来自一线自拍自演,工人唱山歌、技术员演小品、党员讲党课,领导只当观众不抢镜。去年七一的晚会,XX工地的工人师傅们自编自演的《工地赞歌》,唱出了大家的心声,不少人看完都热泪盈眶。这种土味文化,比华丽的演出更能打动人心,也更能对冲艰苦环境带来的落差。文化是粘合剂,能把大家的心聚到一起。只有让员工在工地上住得舒心、干得开心、过得暖心,才能让同心凝聚力变成发展推动力

同志们,“八融八力”党建工作法,核心就是“融”,把党建融入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把党员的作用发挥到每一个岗位;关键就是“力”,汇聚政治引领力、风险防控力、节点攻坚力……这八种“力”,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整体。过去,我们靠“八融八力”啃下了硬骨头、取得了好成绩;未来,我们还要靠“八融八力”破解新难题、开创新局面。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党员同志,都能做“八融八力”的践行者、推动者,在思想上紧跟党委部署,在行动上带头攻坚克难,在岗位上发挥先锋作用,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员力量聚成企业发展的合力。最后,我想说:企业的发展,靠的是每一个人的努力;党建的成效,靠的是每一个党员的担当。让我们以“八融八力”为抓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咱们企业的明天,为每一位员工的幸福,继续拼搏、继续奋斗。我的党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