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XX镇地处XX腹地,作为典型的西北农村乡镇,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聚焦基层治理中的堵点、难点问题,通过压紧压实乡镇党委主体责任,创新构建多元共治、服务下沉的现代化治理模式,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和美乡村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聚焦主责主业,构建“压力传导”责任链条,筑牢基层治理“桥头堡”
XX镇党委深刻认识到,乡镇作为抓党建、抓治理、抓发展、抓稳定的“一线指挥部”,其主体责任是否落实到位,直接关系到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基层的贯彻执行效果。为此,XX镇坚持问题导向,从强化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入手,建立了一套环环相扣、层层压实的责任传导机制。
(一)以述职评议为“标尺”,量化责任“硬指标”
为破解以往责任落实“宽、松、软”的问题,XX镇将述职评议作为检验领导干部履职成效的“试金石”。一是规范述职程序。明确要求党委书记、副书记每半年需向镇党委会进行一次专题述职,每年年底向县委组织部和全镇党员干部代表大会进行年度述职。2025年以来,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已累计开展各类述职6次,重点围绕抓党建工作、经济发展、安全生产、民生改善等方面,亮成绩、谈不足、定措施。二是量化评议内容。述职报告内容不再是空泛的总结,而是要求用数据说话,明确列出年度关键绩效指标(KPI)的完成情况,如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率、矛盾纠纷化解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等。三是强化结果运用。述职评议结果与干部年度考核、评优评先、选拔任用直接挂钩,对连续两次评议结果靠后的干部进行约谈提醒,形成“有为者有位、无为者让位”的鲜明导向,有效激发了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此处隐藏2705字,下载后查看---
XX镇始终将服务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赋能干部、项目带动等方式,推动管理重心下移、服务资源下沉,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淬炼干部队伍,锻造服务群众“主力军”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XX镇全面对标XX市关于加强年轻干部培育的总体要求,坚持抓实学习培训、廉政教育和学用转化,为年轻干部成长“蓄能充电”。一是强化理论武装与实践锻炼。面对基层工作的复杂性,XX镇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聚焦生态环保、绿色算力、基层党建等重点工作,2025年已开展各类专题培训班8场次。同时,根据岗位需要,年度内选派4名干部赴外地开展双向交流、2名干部到上级部门跟班学习,让年轻干部在实践的“大熔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二是筑牢廉洁自律思想防线。镇党委协同纪委、宣传等部门,通过调研座谈、谈心谈话等方式,精准发现年轻干部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纠正提醒。结合廉洁文化建设,通过领导干部上讲台等方式,督促年轻干部拧紧思想“安全阀”,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三是推动学习成果高效转化。在年轻干部培训班中,围绕“村集体经济、基层减负、生态环境”等内容,精准选定4个调研课题,组织30名中青年干部深入一线,形成了40个“我为XX献一策”金点子,有效增强了学习的实践性和有效性,提升了年轻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抓实重点项目,激活区域发展“强引擎”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XX镇将项目建设作为推动服务下沉、惠及民生的重要载体,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在生态环保上持续发力。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2025年,全镇投入超过70万元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环保设施的运行维护。通过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河流污染治理等一批环保项目,全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优化,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步提升,为群众创造了宜居宜业的生产生活环境。二是在新兴产业上抢占先机。紧抓国家“东数西算”战略机遇,积极对接市级规划的绿色算力产业项目。虽然乡镇层面直接投资有限,但XX镇主动作为,在土地流转、基础设施配套、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提供“保姆式”服务,为总投资达数十亿元的市级绿色算力项目落地创造了良好条件。该项目的推进,不仅将为本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将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长远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通过这些重点项目的实施,XX镇将发展成果切实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真正实现了治理与服务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