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信访工作情况报告

更新时间:2025-09 来源:网友投稿

今年以来,公司党委持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积极学习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将信访工作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维护企业稳定的重要抓手,聚焦源头预防与前端化解,通过构建完善信息网络、深化层级管理、健全风险研判、强化日常帮扶等系统性举措,着力将矛盾化解于萌芽、解决在基层,切实解决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织密信息网络,畅通信访渠道,筑牢风险防范第一道防线。针对企业改革深化、规模扩大带来的企地纠纷、薪酬福利、工伤争议等潜在风险点,公司创新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信息收集网络,强化重大风险源头防治。一是纵向贯通直达末梢。创造性建立“三人互助小组”机制。以干部、党员、老工人、团员、岗员或网格员为组长,每组关注三名成员思想动态、出勤状况及身心健康。此机制成功将治理触角延伸至最小单元,实现苗头性问题即时感知、精准干预。例如,某综掘队薪资调整中,小组及时发现员工因信息不畅产生的误解,单位迅速组织政策宣讲会,有效化解了潜在矛盾。二是横向覆盖多元触达。在办公楼设置信访信箱,广泛张贴信访渠道公告于交接班室等场所,确保诉求表达便捷畅通。同时,延伸网络至社区层面,联动网格员、调解员掌握社情民意,将服务半径扩展至职工家庭。如依托该网络迅速响应宿舍供暖不均问题,48小时内定位修复故障,赢得职工赞誉。三是常态排查动态清零。建立“日通报、周强调、月研判”机制。信访办每日在党群早会通报情况,党建周例会每周部署维稳重点,月度专门会议深度分析风险、预判部署。各单位每月开展不稳定因素“地毯式”排查,建立台账并实行销号管理,确保隐患无处遁形。

(二)突出日常管理,强化人文关怀,推动矛盾化解在早在小。公司党委坚持制度化刚性管理与柔性人文关怀并重,形成“管理+帮扶+关怀”三位一体模式,确保矛盾化解关口前移。一是刚性管理保障公平底线。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在工分工资、出勤考核、评先选优、干部任用等敏感环节,严格执行制度标准,狠抓信息公开公示,确保决策透明、过程公平、结果公正,杜绝因执行偏差引发不满。二是精准帮扶纾解实际困难。充分发挥工会桥梁纽带作用,对生活困难信访人员,灵活运用金秋助学、大病救助、节日慰问等多种帮扶形式,切实解决其后顾之忧,助力信访问题源头化解。如在老区物业改制涉及111人安置的重大任务中,公司组建专项工作组(党委办、人力、信访、工会),深入解读政策、细致思想疏导、加强情绪安抚,最终实现平稳过渡。三是人文关怀凝聚人心共识。全面推行“六必谈六必访”工作法(思想波动、涉赌诈毒、工作变动、新工上岗、受批评处分、发生“三违”必谈;婚丧嫁娶、家庭矛盾、生病住院、生活困难、缺勤旷工、重大变故必访),及时掌握职工思想脉搏与生活困境,主动关心帮扶,营造“家文化”氛围,显著增强职工归属感与凝聚力。

(三)强化组织保障,健全责任体系,闭环管理提升工作质效。为确保工作落地见效,公司着力构建权责清晰、传导有力、闭环管理的责任体系。一是分级管理压实主体责任。建立“公司党委-党群部门-基层党支部-基层班组-三人互助小组-职工个人”六级立体化责任体系,实现信访责任逐级分解、精准到岗到人。严格落实“问题逐级反映、矛盾逐级解决”原则,单位党政负责人亲自陪同职工反映问题、协调解决,提升处置效率与公信力。二是精准考核激励担当作为。完善信访工作考核办法,实施正负面清单管理。对成效显著单位予以党建考核加分、例会表扬、经验分享、年度表彰等激励;对工作滞后单位采取扣分、例会检讨、干部约谈等约束措施,有效传导压力、激发动力。三是源头评估规避重大风险。对涉及改制重组、薪酬分配、征地拆迁、环保项目等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大决策、举措及活动,刚性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组织专家、职工代表或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风险评估,科学预判、有效规避重大涉稳风险,为企业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此处隐藏2694字,下载后查看---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公司党委将持续深化信访工作源头治理和精细化管理实践,不断完善长效机制,提升服务职工、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水平,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稳定的环境保障。

(一)坚持源头管理,强化矛盾排查化解机制建设。进一步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信息收集网络,优化“三人互助小组”运行模式,扩大基层信息员覆盖面,重点关注改革重组、薪酬调整、劳动关系等敏感领域,实现职工思想动态和潜在风险的实时监测。同时,严格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实行“应评尽评”,邀请专家、职工代表参与评估全过程,从源头上降低矛盾发生率。建立常态化矛盾排查化解机制,实行“周调度、月研判、季总结”制度,对排查出的问题分类建立台账,明确责任主体和化解时限,确保“小事不出班组、大事不出企业”。

(二)坚持多元化解,完善人文关怀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六必谈六必访”人文关怀机制,将谈心谈话和走访慰问融入日常管理,对思想波动、生活困难、家庭变故等职工群体开展精准帮扶,全年计划组织专项帮扶活动不少于12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优化层级管理体系,畅通“六级”诉求反映渠道,推行“首接负责制”和“领导包案制”,确保职工诉求有人管、有人办、有反馈。加强信访与调解、仲裁、司法等衔接联动,引入专业律师团队和心理咨询师,为职工提供法律援助和情绪疏导服务,全年计划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和心理健康培训各4场,提升矛盾化解专业化水平。

(三)坚持数字赋能,提升信访工作能力。加快推进信访工作数字化转型,开发集诉求受理、跟踪督办、数据分析于一体的线上信访平台,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职工少跑腿”。建立信访工作大数据分析系统,对信访数据进行趋势研判和风险预警,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加强信访干部队伍建设,通过专题培训、案例研讨、轮岗交流等方式,提升干部政策把握、群众工作和应急处置能力,全年计划开展信访业务培训不少于6次。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将信访工作成效纳入党建考核和干部绩效评价体系,对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失职失责行为严肃追责问责,推动信访工作责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