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具有政治性、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性问题。我们党一以贯之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工农联盟是革命的主要力量,为夺取革命胜利提供了重要依靠。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农业是工业化物质积累的主要来源,“三农”工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农村率先发起改革,“三农”工作为中国经济腾飞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农村是全面小康的主战场,“三农”工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重要支撑。
当前,我们要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三农”要充分发挥“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基础支撑作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xx至改革开放之前。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党必须在内部薄弱、外部环境不佳的特定时期,为近代国防、近代产业寻求更多支持,这就要求我们逐渐完善计划经济制度,使农业成为工农业的原始积累。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在既有战略思想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三农”战略体系化水平。一是进行土地改革。19xx年x月xx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个纲领规定:“凡尚未实行土地改革的地区,必须发动农民群众,建立农民团体,经过清除土匪恶霸、减租减息和分配土地等项步骤,实现耕者有其田。”
通过土地改革,新中国x亿多农民获得土地。这一举措极大地提振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奠定了农民主体地位。同时,土地改革还建立了新的乡村政治秩序。
---此处隐藏7364字,下载后查看---
第二,以人为本谋“三农”,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广大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不断提高农村民生福祉,加大农业农村水利、生态、环保等方面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村的水、电、路等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
第三,统筹城乡兴“三农”,牢固树立跳出“三农”抓“三农”的大局意识全局观念,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支撑作用,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第四,改革开放促“三农”,继续用好改革创新这一法宝,不断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添活力、强动力、增后劲。
第五,求真务实抓“三农”,坚持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扎实稳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新中国成立xx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取得历史性成就,农村面貌发生历史性变革,农民生活实现历史性跨越。但也必须清醒认识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还任重道远,特别是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等问题依然存在。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把牢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这个“三农”工作总抓手,学好用好“千万工程”宝贵经验,分类施策、久久为功,努力推动“三农”工作持续取得新进展新提升,为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持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