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扎实开展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我县登记失业人员5498人,帮扶率100%,再就业4203人,再就业率76.4%。认定就业困难人员863人,帮扶率100%,实现就业846人,帮扶就业率98.03%。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2924人,帮扶率100%,就业2488人,就业率85.1%。安置乡村公益性岗位10152人,发放一次性交通补贴XX万元。2024年XX县“三公里”就业圈、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获省人社厅激励表彰,目前平台入驻经营实体2048家,发布岗位6782个,登记注册62403人,实现就业3439人。今年以来,我县城镇新增就业9615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10.5%,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二是积极搭建求职平台助企招工。通过走访企业、集中座谈、电话联系等方式,及时掌握企业缺工规模和原因,动态更新岗位需求清单,制定个性化招聘方案。今年以来,走访企业521家,组织座谈会7场,搜集298家用工企业岗位需求5560个,建立求职清单10631份。先后组织16家企业到中农大、安工大开展“高校行”招聘活动。结合用工企业实际需求,采取直播+现场、室内+户外、县城+乡镇模式,开展招聘活动170场,发布岗位信息2.5万个,帮助企业招工10593人。
三是多措并举营造创业氛围。积极发挥金融政策助企纾困的作用,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99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33%。举办创业大讲堂两期,421人参加活动。开展创业培训270人次。分别在浙江大学、四川大学、苏州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创业训练营”、“创业特训营”共四期,120余名企业和项目负责人参加集中培训。丰富县级创业大赛品牌,指导并协助XX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理委员会举办XX县第一届“兴农杯”创新创业大赛。9月13日,第三届“赢创道源”创业大赛圆满落幕,选树出一批优质创业项目,目前连续三年成功举办。
(二)积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此处隐藏5163字,下载后查看---
一是大力提升技能人才培训。全流程、全链条再次梳理培训流程,规范培训行为,对技能培训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实行“起步即冲刺”,争取第一季度实现“开门红”,高技能人才一月份预计完成200人。
二是严格做好人事管理工作。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及选调、选聘工作。有序做好2025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三支一扶”招募工作。积极落实职称评审优惠政策,拓宽基层职称评审渠道,发挥好职称指挥棒作用,力争2025年进行职称线上申报审核600卷,加强专技人才队伍建设。
(四)着力维护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一是凝心聚力打造“安薪县城”。紧抓源头治理,将全县所有在建项目纳入“满薪满益”服务平台监管,厘清各方职责,对项目单位从施工准备到完工退场实行全过程监管,把风险预警项目通过“线上”督办和“线下核查相结合的方式”,督促项目单位落实工资支付各项制度,2025年我县在建项目工资支付综合覆盖率争取达到80%以上。动态更新全县在建项目台账,不定期开展执法检查,建立问题台账,明确责任单位,限期处置化解。深入落实市委“八该八不”要求,加大欠薪线索处置力度,保持治欠工作高压态势,联合法院、公安等部门穷尽手段,合力化解,需要公安提前介入的全部提前介入,降低用人单位欠薪风险性。力争2025年我县信访、热线等平台欠薪投诉量较往年下降20%以上。联合相关部门元旦、春节期间集中办公,确保双节期间和谐稳定。
二是多措并举提升仲裁质效。建立调解仲裁、工伤等相关部门联合的一站式纠纷调处服务平台。指导基层调解组织做好“四配套”、“五公示”的标准化建设,引导发挥其职能作用。继续打造1-2家标准化调解中心、3-5家标准化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织开展“劳动维权+就业帮扶”活动不少于5场次,“百名仲裁员志愿服务企业”普法宣讲不少于12场次。继续保持仲裁案件结案率达100%,调解率、终局裁决率分别提升至90%、50%以上。进一步压缩案件办理天数,将2024年案件平均办理周期40天缩短至30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