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我市“门责制”改革的对策建议

更新时间:2025-06 来源:网友投稿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门前三包”提质增效,我市选取xx区xx路、xx路、xx路3条道路,试点推行“门责制”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实施效果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对此市城市管理局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推进情况

(一)加强与商户沟通。通过发放商户明白纸,签订自治公约表,推动门责制改革内容家喻户晓、人人遵循,构建共管共治的良好格局。建立一户一档基础台账,大力引导市民自觉落实“门责制”相关要求,积极参与街容日常管理。建立商户AAA自治群,组织商户开展自查、互查,安排专人进驻自治组织,同时建设线下商户自治驿站方便议事和活动开展。

(二)整治市容秩序。对商业综合体、超市、农贸市场、学校周边、各大广场、沿街路段等区域进行全方位执法巡查,积极做好出店占道经营、乱停乱放非机动车、占道堆物等整改工作,督促各商户严格落实门前管理责任制,维护市容环境整洁有序。(三)凝聚治理合力。联合市市场监督局、市公安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市住建局开展户外广告整治、规范停车秩序整治、落实门责主体消防安全责任、加强公共设施维护提升,以协调联动消除管理盲区,提升管理合力。

(四)拓宽监督手段。推行“一店一码”智管,全面摸排沿街单位经营业态、行业归类、责任人等各类管理要素,集成二维码设置门责制告示牌,实现群众扫码即可办事。制定沿街商户“门责制”负面清单,实施动态化管理打分,结合“街长制”将街道社区及相关单位纳入考核评价主体,评选孟山路老凤祥银楼店等五星级商户,颁发“文明商户”等荣誉。完善执法岗亭功能,接入智慧管理系统授权路段实时监控,对门责区域的车辆停放和占道经营等违法行为进行自动识别和预警,提高监管效率。

---此处隐藏1356字,下载后查看---

三、对策建议

(一)增强服务理念,提升治理能力。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和“马路办公”工作模式,依托网格化管理体系,全面落实“街长联动”工作机制,对门责区域实施全覆盖巡查,及时发现、处置各类城市管理问题。全面整合部门、商户监控摄像头等智慧监管资源,充分发挥智慧城管平台机制,强化数字监管,加快实现门责区域智能视频监控全覆盖,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二)发动群众参与,激发自治活力。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市民、商户等通过自治联盟、志愿服务等活动载体参与自治,提升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以座谈会、调查问卷等形式加强与居民、商户的沟通,充分征求商户意见、了解群众需求并及时给予回馈。强化星级评比的结果应用,通过示范引领增加沿街商户、居民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满意度。

(三)完善管理机制,推进综合治理。建立门前三包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制定合理的协同工作机制。加强部门间沟通、协作和联动,提高业务交流与协调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工作联动。建立健全管理信息化平台,完善门责制管理信息库,实现信息共享。

(四)推进全市覆盖,抓好常态长效。不断扩大范围,拓宽全市“门责制”管理规范覆盖面,严格按照“门责制”责任分解,落细落实各项门前管理要求,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门前管理网格,整体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宜商、宜业、宜居的市容环境。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