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xx市林业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践行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林业工作重点任务,积极进取、扎实工作,在森林资源保护、生态修复、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绿盾护林,筑牢资源安全屏障,严守生态底线。一是森林资源监测。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航等先进技术,构建全方位森林资源监测体系。上半年开展卫星遥感监测xx次,获取影像数据xx幅;无人机巡航累计飞行xx小时,覆盖面积达xx平方公里。通过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置森林资源变化图斑xx个,确保森林资源家底清晰、动态可控。二是林政执法监管。组建专业林政执法队伍,加强日常巡查和专项执法行动。共开展执法巡查xx次,出动执法人员xx人次。立案查处涉林违法案件xx起,其中非法占用林地案件xx起、滥伐林木案件xx起,挽回经济损失xx万元。通过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有效遏制了破坏森林资源的势头。三是森林防火防控。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签订责任书xx份。建设森林防火阻隔带xx公里,维护防火设施设备xx处。发布森林火险预警xx次,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活动xx次,发放宣传资料xx万份。上半年全市发生森林火灾xx起,过火面积xx公顷,受害森林面积xx公顷,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xx‰以内,远低于省控指标。
(二)绿笔绘景,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增添绿城新貌。一是植树造林工程。制定年度植树造林计划,明确目标任务。上半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xx公顷,其中荒山荒地造林xx公顷、迹地更新造林xx公顷。组织义务植树活动xx次,参加人数达xx万人次,义务植树数量达xx万株。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不断扩大森林覆盖面积,改善生态环境。二是森林质量提升。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开展森林抚育xx公顷,退化林修复xx公顷。推广乡土树种和珍贵树种种植,种植乡土树种苗木xx万株、珍贵树种苗木xx万株。通过科学营林措施,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三是湿地保护修复。加强湿地资源调查监测,完成全市xx处重点湿地的季度监测。实施湿地保护修复项目xx个,投入资金xx万元,恢复湿地面积xx公顷。建立湿地保护小区xx个,面积达xx公顷。通过一系列保护修复措施,维护湿地生态功能,为野生动植物提供良好栖息环境。
(三)绿业富民,助力林业产业升级,赋能乡村振兴。一是特色经济林发展。加大对特色经济林产业的扶持力度,新种植特色经济林xx公顷,其中油茶xx公顷、八角xx公顷、肉桂xx公顷。举办特色经济林种植技术培训班xx期,培训林农xx人次。上半年特色经济林产品产量达xx万吨,实现产值xx亿元,有效促进了林农增收。二是林下经济拓展。鼓励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等林下经济模式。全市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达xx公顷,实现产值xx亿元。其中,林下种植中药材面积xx公顷,产量xx吨;林下养殖家禽xx万羽。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提高了林地综合利用率,开辟了林农增收新渠道。三是森林旅游开发。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打造森林旅游品牌。上半年新增森林旅游景区(点)xx个,全市森林旅游接待游客达xx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xx亿元。举办森林旅游文化节等活动xx次,吸引游客xx万人次。森林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乡村经济繁荣。
---此处隐藏5110字,下载后查看---
(一)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织密生态安全防护网。加强执法监管力度。整合执法力量,建立跨部门、跨区域联合执法机制,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的监管。加大对非法占用林地、滥伐林木、非法捕猎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完善执法监管信息化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森林资源动态实时监管。加大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新建防火通道xx公里、防火阻隔带xx公里,更新维护防火设施设备xx处。加强森林防火专业队伍建设,充实人员力量,开展实战演练xx次。完善森林火险预警系统,提高预警准确率,确保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xx‰以内。建立健全森林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新增监测站点xx个,配备专业监测人员xx名。加强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达xx公顷。加强检疫执法,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保障森林资源健康安全。
(二)加大生态修复投入,打造绿色宜居新家园。拓展资金筹集渠道。积极争取上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加大市本级财政投入力度,设立生态修复专项基金,规模达xx万元。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项目,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吸引资金xx万元。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统筹用于生态修复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按照年度生态修复计划,加快推进植树造林、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湿地保护修复等项目实施。下半年计划完成人工造林xx公顷,森林抚育xx公顷,退化林修复xx公顷,恢复湿地面积xx公顷。加强项目管理和质量监督,确保项目按时保质完成。与科研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先进的生态修复技术和理念。组建生态修复专家团队,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指导。加大生态修复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开展技术培训xx期,培训人员xx人次,提升生态修复工作的技术水平。
(三)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培育绿色经济增长极。推动特色经济林产业升级。扩大特色经济林种植规模,新增种植面积xx公顷。加强良种选育和推广,建设良种繁育基地xx个,培育优质苗木xx万株。扶持发展一批特色经济林精深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特色经济林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力争特色经济林产业产值增长xx%。制定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区域。出台扶持政策,对林下经济经营主体给予资金、技术、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培育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xx家,带动林农发展林下种植、养殖。加强林下经济产品质量监管,打造绿色、有机林下经济产品品牌,提升林下经济发展效益。完善森林旅游景区(点)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旅游步道xx公里、停车场xx个,新增旅游服务设施xx处。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举办培训班xx期,培训人员xx人次,提高服务质量。加大森林旅游品牌宣传推广力度,参加各类旅游推介活动xx次,制作宣传画册xx万册,提升森林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力争森林旅游接待游客量增长xx%。
(四)增强林业科技创新,激活林业发展新动能。提高林业科研经费占比,市财政新增科研投入xx万元,设立林业科技创新专项基金。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对研发投入达到一定比例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和资金奖励。拓宽科研资金来源渠道,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资金支持。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与xx所科研院校签订合作协议,共建科研创新平台xx个。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对在成果转化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给予奖励。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促进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确保年度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xx%以上。制定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引进林业高层次创新人才xx名,柔性引进专家xx名。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选派xx名技术骨干到国内外先进地区学习交流。建立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对优秀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五)创新生态文化宣传,营造全民护绿好氛围。创新生态文化宣传方式,利用新媒体平台,制作短视频、动漫、H5等宣传产品xx部。举办生态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征集优秀作品xx件。开展生态文化主题摄影、绘画展览等活动xx次,吸引公众参与。结合传统节日和纪念日,策划开展特色生态文化宣传活动xx次,提高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在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媒体开设生态文化专栏,发布宣传信息xx条。深入偏远地区和农村开展生态文化宣传活动xx次,发放宣传资料xx万份。利用社区宣传栏、公交站台广告等阵地,广泛宣传生态文化知识,提高公众知晓率和参与度。加强与教育部门合作,将生态文化教育纳入中小学素质教育体系,完善教育教材和课程设置。在xx所中小学建立生态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开展生态文化教育实践活动xx次。建立生态文化教育长效机制,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生态文化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