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不出事”处事原则,狠刹基层“四风”隐形变异歪风交流研讨发言

更新时间:2025-06 来源:网友投稿

“四风”问题,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违背中国GCD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上下纠正“四风”取得重大成效,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并且出现了一些隐形变异的表现形式。其中,“不出事”成为部分基层干部的处事原则,这种现象值得我们高度警惕和深刻反思。下面,我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学习思考,围绕这一问题与大家进行交流研讨。

一、“不出事”成为处事原则的具体表现

(一)工作上的“躲猫猫”

部分基层干部在面对工作任务时,首先考虑的不是如何把工作做好,而是如何避免自己承担责任。对于一些复杂、棘手的问题,他们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能推就推,能躲就躲。比如,在处理涉及多个部门的工作时,相互推诿扯皮,谁都不愿意主动承担责任,导致工作进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在一些信访问题的处理上,个别干部害怕惹麻烦,对群众的诉求敷衍塞责,不深入了解情况,不积极解决问题,只是一味地拖延,把问题上交,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不出事”。

(二)创新上的“保守派”

---此处隐藏2990字,下载后查看---

(三)规范问责制度,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

要进一步明确问责的标准和程序,确保问责制度的公平、公正、公开。在问责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干部的主观动机、客观条件和实际情况,做到精准问责,避免“一刀切”。对于那些因不可抗力因素或非主观故意导致的失误和问题,要从轻或免予问责;对于那些不作为、乱作为、失职渎职的干部,要严肃问责,绝不姑息。同时,要加强对问责结果的运用,将问责与干部的教育、管理、使用相结合,通过问责来促进干部的成长和进步,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

(四)强化监督检查,形成长效机制

要加强对基层干部工作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常态化的监督机制。通过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专项督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和纠正干部中存在的“不出事”等隐形变异“四风”问题。要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畅通群众举报渠道,鼓励群众对干部的不良行为进行监督举报。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同时,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不断巩固和扩大整治成果,防止“不出事”等隐形变异“四风”问题反弹回潮。

“不出事”成为部分基层干部的处事原则,是基层“四风”隐形变异的一种典型表现,其危害不容小觑。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完善考核机制、规范问责制度和强化监督检查等多方面的努力,破除“不出事”的处事原则,激励基层干部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为基层的发展和稳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