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长在全县民政资金监管专题会上的讲话

更新时间:2025-07 来源:网友投稿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召开全县民政资金监管专题会,意义重大。总书记高度重视民政工作与民生保障,着重强调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根本方向。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市也对民政资金监管作出系列部署,要求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精准落实、安全使用。当下,我县民政资金监管形势既有机遇,也面临挑战,必须清醒认识。本次会议,就是要深入学习领会相关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上级部署,清晰明确目标任务,层层压实工作责任,以更严格的要求、更务实的举措,全方位加强民政资金监管,切实保障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下面,我讲五个方面的意见。

一、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初心,深刻认识民政资金监管的重要意义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民政资金作为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生命线”,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人民群众,其监管工作至关重要。我们要从政治高度、民生角度和发展大局出发,深刻认识加强民政资金监管的重要意义。

(一)这是坚守初心使命、践行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政资金作为民生保障的“生命线”,直接用于兜底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推动社会福利事业高质量发展、激活基层社会治理“神经末梢”。从特困人员的救助金到残疾人补贴,从养老服务专项资金到社区公益项目经费,每一分钱都凝结着党和政府的民生温度,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一旦监管出现漏洞,资金被截留、挪用甚至贪污,就会直接导致困难群众的“救命钱”无法及时到位,残疾人康复计划被迫搁置,孤寡老人的照料服务难以为继。这种行为不仅损害群众切身利益,更会撕裂党群干群之间的信任纽带,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我们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民政资金监管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构建全流程、全链条的监管体系,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精准滴灌到民生最急需处,真正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初心使命。

---此处隐藏9329字,下载后查看---

(三)加强考核问责

要建立健全民政资金监管考核机制,将监管工作全面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和部门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制定涵盖资金使用规范性、发放及时性、信息公开度等10余项量化考核指标,配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实行“季度自查、半年督查、年度总评”的考核模式,通过实地检查、数据比对、群众满意度调查等多维度评估,确保考核结果客观公正。对考核排名靠前的单位,给予政策倾斜和专项奖励;对表现突出的个人,在评优评先、职务晋升中优先考虑。对考核不合格的单位,进行全县通报批评,明确整改期限,由县纪委监委和民政部门联合督办。同时,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虚报冒领、挤占挪用、优亲厚友等违纪违法行为,联合公安、审计等部门开展专项调查,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典型案例一律公开曝光,形成有力震慑。此外,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明确容错边界,对因不可抗力或政策调整等非主观因素导致的工作失误,依规予以免责,为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全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民政资金监管环境。

(四)加强宣传引导

要强化民政资金监管工作的宣传引导力度,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矩阵。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在广播时段增设“民政资金监管之声”专题节目,以通俗易懂的方言解读政策;在电视栏目制作系列访谈与公益广告,直观展现资金监管成效;在报纸开辟“民生资金直通车”专栏,深度剖析典型案例。同时,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通过政务AAA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发布图文、动画,扩大宣传覆盖面。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社区宣讲会,详细公开民政资金的管理流程、使用方向及绩效情况,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此外,深度挖掘并大力宣传民政资金规范使用、监管创新的先进典型,通过拍摄专题纪录片、举办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全民参与、共同监督的良好局面,推动全县民政资金监管工作实现新突破。

同志们,加强民政资金监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县关于民政资金监管的决策部署。民政资金关乎民生福祉,每一分都承载着群众的殷切期盼。我们需秉持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与使命感,以更加严谨的态度,对每一笔资金流向进行精准把控;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深入基层核查资金使用实效;以更加有力的措施,完善资金监管流程与制度。通过扎实做好民政资金监管工作,确保民政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让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