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质增效
1.场馆开放与活动开展。文化、体育等场所免费开放常态化,文化馆日开放10.5小时,图书馆半年接待读者2.3万人次,举办春节民俗游行系列活动、“三月三”山歌赛等群众文化活动20余场、阅读推广活动吸引超1万人次参与。
2.文化志愿与非遗传承。以“文化富民”专题培训为抓手,以“三月三”节日等为契机,认真组织文化志愿者深入9个乡镇开展15次辅导,对山歌非遗、彩调打击乐、舞蹈、合唱等开展各类培训惠及660余人次,选送节目获县级歌手大赛一等奖;推进江口梁家拳、山歌等非遗项目进校园活动,累计培训师生超1000人次。
3.文物保护与修缮。累计开展4次文物安全巡查,排除隐患2处;完成87处不可移动文物复查,新发现23处;新增文保消防设备10套;建立普查数据库;启动修缮三排戏台等重点文物相关程序,完成实地勘察及维修预算,待资金到位后实施。
---此处隐藏3307字,下载后查看---
深化创星升A,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加强旅游人才培训,策划特色文旅活动,加强研学路线推广,完善标识系统,优化旅游数据管理,强化旅游安全检查与应急演练。
(五)行政执法效能提升
落实执法“三项制度”,加强未成年人保护与旅游市场整治,排查文旅安全隐患,深化“扫黄打非”,统筹投诉处理与平台管理。
(六)项目建设与经济培育攻坚
持续推进2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筹划储备2026年“体育+文旅”项目,实施规上企业培育攻坚,培育规上文化企业,建立“小升规”企业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