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经营指标稳健增长。一是资产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25年6月末,xx银行集团资产总额达到xx亿元,较年初增长xx%,较去年同期增长xx%。资产规模的稳步扩张,反映了银行在市场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为业务拓展和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存贷款业务稳步提升。存款总额实现了xx亿元,较年初增长xx%,较去年同期增长xx%。其中,储蓄存款增长xx亿元,同比增长xx%;对公存款增长xx亿元,同比增长xx%。贷款总额达到xx亿元,较年初增长xx%,较去年同期增长xx%。上半年累计投放贷款xx亿元,同比多投放xx亿元,有效满足了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三是盈利能力稳步增强。上半年,xx银行实现营业收入xx亿元,同比增长xx%;净利润xx亿元,同比增长xx%。净息差保持在xx%,较去年同期略有上升,成本收入比控制在合理区间,为xx%,同比下降xx个百分点,成本控制成效显著,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显著。一是支持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聚焦广西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上半年,累计投放基础设施贷款xx亿元,支持了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项目建设;投放制造业贷款xx亿元,助力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投放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xx亿元,推动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二是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持续优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推出“小微快贷”“商户敏捷贷”等特色产品,简化贷款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实现了小微企业贷款“秒批秒贷”。截至6月末,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xx亿元,较年初增长xx亿元,同比增长xx%;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户数达到xx户,较年初增加xx户,同比增加xx户。同时,积极落实国家减费让利政策,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上半年累计为小微企业减免利息及费用xx万元。三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深化乡村金融服务,构建“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在全区设立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近xx家,实现了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加大对“三农”领域的信贷投放,截至6月末,涉农贷款余额达到xx亿元,较年初增长xx亿元,同比增长xx%。创新推出“乡村振兴贷”“桂惠贷-三农贷”等产品,支持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积极参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工作,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金融创新持续推进。一是科技金融创新。加强与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建科技金融实验室,开发基于技术能力的风险评估模型,突破传统财务指标限制,为科技型企业提供精准的金融服务。上半年,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达到xx亿元,较年初增长xx亿元,同比增长xx%;累计支持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领域科技型企业xx家,较年初增加xx家,同比增加xx家。发行了广西首单xx亿元科技创新主题金融债,募集资金专项用于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发展。二是绿色金融创新。深化绿色金融特色发展模式,全力加大绿色金融供给。上半年,在全区新设立绿色金融专营机构xx家,总数达到xx家;打造“碳中和”网点xx家,总数达到xx家。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投放碳减排贷款余额达到xx亿元,较年初增长xx亿元;绿色贷款余额达到xx亿元,较年初增长xx亿元,同比增长xx%,绿色贷款余额排名广西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第一。创新推出“绿色生态贷”“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农产品茶园碳汇质押贷款”等绿色金融产品,满足了不同客户的绿色融资需求。主导制定全国首个绿色旅游贷款地方标准《绿色旅游贷款实施规范》,并推出相应的绿色旅游贷款产品,助力广西绿色旅游产业发展。三是数字金融创新。加速提升全行数智化经营能力,激活数字技术、数据要素,赋能业务运营、丰富应用场景。自主研发的“基于大模型的数字人智能金融场景应用”案例荣获2024年广西金融系统金融“五篇大文章”优秀创新成果奖,该应用在客户服务、业务营销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有效提升了客户体验和服务效率。优化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线上服务渠道,推出“一键绑卡”“无感支付”等便捷功能,线上业务交易占比达到xx%,较年初提升xx个百分点。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构建智能化风险预警体系,实现了对风险的实时监测和精准防控。
(四)内部管理不断加强。一是公司治理持续完善。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三会一层”运作机制。修订了《公司章程》《董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等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各治理主体的职责权限和决策程序。加强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建设,充分发挥战略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的专业作用,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二是风险管理体系优化。强化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构建了覆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类风险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提高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能力。上半年,通过加强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检查,有效防范了信用风险;通过合理配置资产和负债,加强市场风险监测和分析,降低了市场风险;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完善操作风险防控机制,减少了操作风险事件的发生。截至6月末,不良贷款率为xx%,较年初下降xx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xx%,较年初上升xx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增强。三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实施人才强行战略,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上半年,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等方式,引进各类专业人才xx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xx人,为银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加强员工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组织开展各类培训xx期,培训员工xx人次,涵盖业务技能、风险管理、合规文化等多个领域。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将员工绩效与薪酬、晋升、奖励等挂钩,充分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此处隐藏3551字,下载后查看---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强化市场拓展,提升市场竞争力。优化存款结构,降低存款成本。加强存款业务精细化管理,加大对储蓄存款和对公活期存款的营销力度,优化存款结构,降低存款成本。通过创新存款产品和服务,提高客户粘性和忠诚度,稳定存款市场份额。加强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拓展财政性存款、社保基金存款等优质存款资源。加大贷款投放力度,优化贷款结构。围绕广西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特别是对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的贷款投放。优化贷款结构,提高中长期贷款占比,降低贷款集中度风险。加强对优质客户的营销和维护,提升客户综合贡献度。提升线上服务能力,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提升线上服务能力和水平。优化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线上服务渠道,丰富线上产品和服务种类,提高线上业务办理效率和便捷性。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拓展金融服务场景,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提升客户体验和市场竞争力。
(二)加强风险管理,确保资产质量稳定。强化信用风险管理。加强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检查,严格把控贷款准入关,提高贷款审批质量。加强对重点行业和企业的风险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置潜在风险。建立健全风险处置机制,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力度,通过核销、转让、诉讼等多种方式,降低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确保资产质量稳定。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各类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优化风险管理流程和制度,提高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加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升风险监测和分析能力,实现风险的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加强合规文化建设。强化合规意识,加强合规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合规氛围。加强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各项业务合规稳健发展。加强员工合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合规操作水平和风险防范意识。
(三)加大创新力度,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加强产品创新。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围绕市场热点和业务发展重点,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推出更多符合客户需求的个性化、差异化金融产品,如针对科技型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针对绿色产业的碳金融产品等。加强产品创新与市场推广的协同配合,提高创新产品的市场接受度和竞争力。推进服务模式创新。加快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模式创新,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体系。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客户信息共享、业务流程协同和服务渠道整合,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加强与政府部门、企业、社区等的合作,拓展金融服务场景,实现金融服务与客户生活、生产的深度融合。完善创新机制。建立健全创新激励机制,加大对创新工作的资源投入和奖励力度,激发员工创新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完善协同创新机制,加强部门之间、分支机构之间以及与外部机构之间的合作,整合创新资源,提升创新效率和效果。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优化人才结构,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根据业务发展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招聘计划,加大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力度,特别是金融科技、风险管理、投资银行等领域的专业人才。优化人才结构,提高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占比,为银行战略转型和业务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加强员工培训和培养,提升员工素质。完善员工培训体系,根据员工岗位需求和职业发展规划,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活动,涵盖业务技能、风险管理、合规文化、职业素养等方面。加强内部培训师队伍建设,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鼓励员工参加外部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拓宽员工视野,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积极性。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将员工绩效与薪酬、晋升、奖励等挂钩,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设立人才奖励基金,对在业务发展、创新工作、风险管理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给予表彰和奖励。加强员工职业发展规划,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晋升渠道,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