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用车管理科交流发言材料

更新时间:2025-08 来源:网友投稿

一、突出“三度”,把学习当作习惯

能力是成事之基、干事之要,管理者更是如此。公车科肩负着全市公务用车管理职责,我们深知责任重大,深感能力恐慌,坚持把学习作为习惯一以贯之、坚持不懈,在不断进步中努力提升公车管理能力和水平。

(一)向书本求知,增加厚度。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我们深知“知识的厚度决定着人生的高度”,能否全面吃透公车管理制度规定,决定着广安公车管理是否规范有序。我们建立科室周学习、公车管理调度会议会前学习等制度,系统学习公车管理实施办法、社会化保障管理暂行办法等中省文件,逐字研读、逐句释义,力求把准实质、学通弄懂。在此基础上,我们聚焦管理制度、驾驶安全,举办机关事务“大讲堂”2期,参加人员500余人,反响热烈、评价较好。

(二)向先进取经,增加广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公车管理不是一个新鲜事物,虽然全国各地根植于相同的制度规定,但是管理细节上则是各显神通、百花齐放。我们打破盆地思维、解放固化思想,采取走出去、打电话、发信息、上网查等方式去问、去要、去找,向先进地区求金方、取真经,拓展知识边界、丰富业务储备、提升管理能力。

---此处隐藏2243字,下载后查看---

观念一转天地宽。公车管理归根结底为了更好地服务领导、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我们放下“管理者”身份,修正固化思维,更新服务理念,转变工作作风,主动谋事、干事、成事,以更优服务、更强保障为干部职工公务出行保驾护航。

(一)新思维:变“单打独斗”为“团队作战”。独木难支、孤掌难鸣。公车管理科人少事多,不仅要负责全市公车管理工作,更要和全省其他市(州)同台竞技、争牌夺旗。我们转变过去“单打独斗”的惯性思维,整合全市公车管理资源,建立起“1+1+8+N”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会商、合力攻坚,打赢了一场场苦战硬战。特别是年度统计报告工作,抽调县(市、区)业务骨干组成工作专班,实行集中培训、集中指导、集中填报、集中审核,高效有序完成目标任务,报送实效、质量走在全省前列,获省管局通报表扬和市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

(二)新理念:变“后台指导”为“靠前服务”。除日常管理职责,公车管理科还肩负着全市重大会议(活动)大型客车保障任务。长期以来,由于科室人员较少,对于重大会议(活动)车辆保障,多是居于幕后协调指导,部分活动承办单位因不熟悉流程和规定,与驾驶人员沟通不畅,一定程度影响活动顺利开展。我们坚决克服困难,改变陈旧理念,每一次车辆保障工作都想深一层、想实一招、想前一步,对内与派车单位交谈提醒、明确要求,对外与用车单位主动沟通、温馨提示,特别重要会议(活动)靠前服务、现场调度,有效保障全市重大会议活动出行顺利、安全高效。

(三)新作风:变“事不关己”为“主动担当”。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后,全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保留数量不到车改前的三分之一,许多单位只有1辆公务用车,甚至是“一车难求”。为保障公务出行,各单位租用了大量车辆,产生了大量费用。为破解出行难题、节约租赁支出,我们主动担当、顺势而为,大力度推行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模式,建立“345”标准化体系,新能源分时租赁车辆数量位居全省前列,效果得到一致好评,形成“市、县、乡”整体推进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格局。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所有将来,皆为可盼。新的一年,公车管理科将保持百尺竿头须进步的干劲,百二秦关终属楚的韧劲,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闯劲,变压力为斗志,变鞭策为进步,再添新彩,再立新功,再创新高,努力推动公车管理工作以稳健的步伐走在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