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入学习,把规定内涵悟透,而非浅尝辄止。我们社区党员要把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及相关的纪律规定当作一项长期且重要的任务。不能仅仅满足于知道有这些规定,而要深入研读条文背后的深意。比如,对于公务接待的标准、范围等规定,要仔细分析为什么这么设定,理解其对党风廉政建设和社区良好风气形成的重要意义。只有这样深入学习,才能在面对各种吃喝场景时,准确判断是否合规,不犯糊涂。
二、明确立场,认清吃喝背后风险,不存侥幸心理。在社区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一些看似普通的吃喝邀请,背后可能隐藏着利益交换的风险。有的企业或个人可能会以联络感情为由,邀请我们吃饭,实则是想在社区项目、政策支持等方面获取不正当的便利。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确自己的立场,不能因为觉得一次两次不会被发现就心存侥幸,任何一次违规吃喝都可能成为我们违纪违法的开端。
三、心怀敬畏,以典型案例为鉴,时刻警醒自己。中央和地方通报的许多违规吃喝典型案例是我们最好的警示教材。这些案例中的党员干部,原本有着光明的前途和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却因为一顿饭、一杯酒而陷入了违纪违法的泥潭。我们要认真学习这些案例,深刻反思他们是如何一步步走向错误的。每一个案例都是一个警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保持敬畏之心,敬畏纪律、敬畏法律,不重蹈他们的覆辙。
---此处隐藏24879字,下载后查看---
六、整改落实篇
11.问题导向抓整改
"针对巡察反馈的'公务接待超标'问题,我们建立'三单合一'整改台账(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成效清单)。去年整改的12个问题中,有3个涉及违规吃喝。比如某次工作餐人均超标28元,不仅追回差额,相关责任人还在组织生活会上作深刻检讨。创新'整改答辩会'制度,责任人在党员大会上汇报整改情况并接受质询,整改结果由群众代表签字确认才算销号。"
12.长效机制固根本
"制定《社区工作人员八小时外行为规范》,将监督触角延伸到'生活圈'。建立廉洁档案信息系统,收录干部婚丧喜庆事宜报告、礼品礼金登记等18类信息。与辖区餐饮企业签订《共建廉洁餐桌协议》,对党员干部异常消费实行"双报告"制度。这些机制运行以来,社区公务接待费用同比下降43%,群众对干部廉洁认可度提升至98%。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