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是科研院所事业发展的生命线,是确保科技创新事业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时代背景下,XX市某事业单位(以下简称“畜科院”)作为区域畜牧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其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与成效直接关系到人才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与创造力,关系到服务“三农”事业的使命担当。本报告旨在系统梳理畜科院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情况,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与根源,并对未来工作方向提出规划与展望,以期为新时代畜牧科研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与精神动力。
一、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畜科院党委坚持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围绕“强党建、重科研、创佳绩”的工作主线,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科研、管理、服务全过程,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
(一)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
畜科院党委始终将理论武装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一是确保政治学习的“高站位”。院党委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将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作为党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的“长期置顶”议程,并建立了量化闭环的督办落实机制,确保上级精神在院内不折不扣地得到贯彻。畜科院围绕走好“第一方阵”的政治要求,持续开展政治机关意识教育与对党忠诚教育,引导广大科研人员深刻认识作为农业科研国家队的政治属性与使命责任。
二是拧紧理论学习的“全链条”。以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为龙头,坚持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专题集中学习研讨,班子成员带头领学、带头研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针对青年科研人员思想活跃、可塑性强的特点,畜科院在全院范围内推动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全覆盖,现有90%以上的处所级单位建立了248个学习小组,超过5600名青年职工常态化参与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此举措有效避免了理论学习“上热下冷”的现象,构建了从“关键少数”到“绝大多数”的同频共振学习格局。
---此处隐藏4944字,下载后查看---
着力破解“两张皮”问题,将思想政治工作无缝嵌入科研活动全链条。一是探索实施“双导师制”。在研究生和青年科研人员培养中,探索建立“学术导师+思政导师”的双轨指导模式,由资深党员专家或党支部书记担任思政导师,定期开展谈心谈话,在传授科研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二是打造“融合式”组织生活。将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与实验室例会、项目研讨会、技术攻关会等结合起来,围绕科研难题开展思想碰撞,在学术交流中体现政治站位,在解决问题中检验党性修养。三是做实“科技小院”思政育人平台。将“科技小院”作为集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引导青年科研人员在服务农民、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刻理解“国之大者”,厚植知农爱农情怀。
(三)建强骨干队伍,夯实“人才根基”
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提升工作成效的关键。一是优化队伍结构。通过内部选拔与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配齐配强专职政工干部,并确保每个基层党支部至少有一名熟悉党务、善做思想工作的支委。二是强化能力培训。建立政工干部常态化培训机制,每年至少组织一次集中脱产培训,课程内容涵盖新媒体技术应用、心理学、沟通技巧、危机应对等,全面提升政工干部的综合素养。三是大力培育“双带头人”。持续推进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确保实现100%覆盖,并建立专项津贴和激励机制,支持他们在党建和业务上双带头、双提升,发挥好“领头雁”效应。
(四)拥抱数字变革,打造“智慧思政”
积极顺应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为思想政治工作插上科技的翅膀。一是建设一体化“智慧思政”平台。整合现有线上资源,开发建设集学习教育、组织生活、党员管理、互动交流、数据分析于一体的院级“智慧党建”平台。平台应具备个性化学习推荐、思想动态大数据分析等功能,实现对干部职工思想状况的精准画像和靶向引导(“精准思政”)。二是丰富数字化内容供给。组建新媒体内容创作团队,围绕科研故事、先进典型、政策解读等主题,创作一批形式新颖、内容鲜活、传播力强的短视频、微动漫、H5等新媒体产品,打造具有畜科院特色的线上宣传品牌。三是构建线上线下联动工作闭环。线上平台收集到的问题、建议和思想动态,要及时反馈给线下相关党组织和负责人,通过线下谈心谈话、解决实际困难等方式进行跟进,形成“线上发现—线下解决—线上反馈”的工作闭环,切实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