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组织部副部长2025年选人用人专项整治个人自查剖析材料

更新时间:2025-08 来源:网友投稿

一、对标要求找差距:从“思想认识”到“实践操作”的全景扫描

作为县委组织部班子成员,我始终把选人用人工作视为“书记工程”“政治任务”,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近三年牵头完成科级干部调整XX批次、涉及XX人次,配合完成省委巡视、市委巡察反馈选人用人问题整改XX项,推动建立干部政治素质档案XX份、动态更新干部业绩台账XX册。但对照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省委《实施细则》及专项整治“十严禁”“五不准”要求,仍存在“学用结合不紧、调研深度不足、机制执行不严”等问题,具体表现为“三个不够到位”。

(一)理论武装的“穿透力”不够到位,导致政策把握存在“温差”理论学习多满足于“规定动作”,对新时代选人用人工作的新要求、新内涵缺乏系统性钻研。比如,今年初参加全省组织部长专题培训时,虽完整记录了“干部政治素质考察‘五看’方法”“年轻干部‘蹲苗’培养机制”等课程要点,但回到岗位后仅满足于在部务会上作简要传达,未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具体操作细则。在参与制定《2025年县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办法》时,对“如何将‘两个维护’细化为可量化指标”“如何区分‘担当不足’与‘能力短板’”等关键问题,仅参考上级文件框架,未深入研究我县乡村振兴、产业转型等重点任务中的干部表现案例,导致部分考核指标与基层实际存在“两张皮”现象。个别乡镇组织委员反映:“考核指标里提到的‘服务群众能力’,具体要看哪些具体事?是化解矛盾纠纷数量,还是推动民生项目落地?我们心里没底,只能按‘老经验’打分。”

(二)调研核实的“沉下去”不够到位,导致识人用人存在“偏差”

虽然建立了“日常考察+专项调研+年度考核”的立体识别体系,但深入一线、贴近干部的频次和深度仍有欠缺。今年3月,在酝酿某乡镇人大主席人选时,我仅查阅了该同志近三年的年度考核材料、参加了1次民主推荐会,便综合提出了推荐意见。后经巡察组反馈,该同志在2024年下半年分管项目建设期间,存在“对工程质量监管不严、协调解决施工纠纷推诿拖延”等问题,虽未造成重大损失,但暴露出我在考察中“重材料轻实绩、重汇报轻走访”的倾向。此外,对“八小时外”生活圈、社交圈的考察仍停留在“谈话了解”层面,今年5月对拟提拔的某县直单位副职进行家访时,仅询问了家庭成员从业情况、邻里关系,未深入了解其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朋友圈交往等细节,未能全面掌握干部“德”的表现。

---此处隐藏3066字,下载后查看---

(三)强化制度执行,提升“规范用权”自觉

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纪实办法》,对每个环节的操作时间、参与人员、讨论意见等详细记录,确保“全程留痕、有据可查”。建立“任前审核双清单”:一份是“硬伤清单”(如档案造假、违规违纪等),一份是“潜力清单”(如专业特长、发展空间等),对存在“硬伤”的坚决“一票否决”,对“潜力清单”中的干部提出个性化培养建议。针对档案管理漏洞,牵头开展“干部档案专项审核回头看”,对近5年新提拔干部档案进行“二次核查”,重点核对学历学位、工作经历、奖惩情况等关键信息,对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确保档案真实准确。

选人用人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通过此次专项整治,我深刻认识到:作为组织部门领导干部,不仅要当好“执行者”,更要成为“把关人”;不仅要熟悉“操作流程”,更要把握“政治逻辑”。下一步,我将以此次自查为起点,把“严”的标准贯穿始终,把“实”的作风落到实处,以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更优的作风做好选人用人工作,为我县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担当有为、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贡献全部力量!

汇报人:XXX

2025年8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