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是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其真实性和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近年来,统计造假问题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统计公信力,扰乱了经济社会发展秩序。作为一县之长,我深感防治统计造假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就防治统计造假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深刻认识统计造假的危害
(一)误导决策部署
统计数据是政府制定政策、规划发展的重要参考。如果统计数据存在造假现象,就会使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做出错误判断,进而导致决策失误。例如,虚假的GDP数据可能会让政府高估经济发展水平,从而盲目扩大投资规模,造成资源浪费和产能过剩;而虚假的就业数据可能会掩盖就业市场的真实问题,使政府无法及时采取有效的就业促进措施。
(二)损害政府公信力
---此处隐藏3709字,下载后查看---
要持续推进统计改革创新,不断完善统计体制机制,提高统计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加强统计理论研究和方法创新,探索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统计工作新模式、新方法。
(四)强化考核评价
要将防治统计造假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统计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对各部门和各单位的统计工作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对防治统计造假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
同志们,防治统计造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要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统计工作的决策部署,切实增强防治统计造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杜绝统计造假行为,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及时,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统计保障。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