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感悟:坚守规划初心 谱写城市新篇

更新时间:2025-08 来源:网友投稿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胜利召开,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城市工作举旗定向、擘画蓝图。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新征程城市发展的根本遵循,是我们提升城市发展水平的行动纲领。作为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一名领导干部,我深刻认识到必须将会议精神的核心要义转化为精准规划、精细管理、精心保护的生动实践,切实肩负起塑造现代化城市新风貌的重任。下面,我结合部门职责与城市发展实际,谈几点学习认识和落实思路。

一、战略领航,深刻把握精神实质,凝聚城市发展伟力

(一)深化规律认识,锚定人民坐标。深刻领悟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思想是核心要义。总书记深刻指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这要求我们的一切工作必须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尺。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处在城市空间资源配置的源头,更要坚守人民立场、尊重城市规律、践行系统理念。城镇化进程由量向质转变,意味着必须彻底扭转以规模扩张为主导的传统模式,牢固树立内涵发展、品质提升、精明增长的鲜明导向。要深刻领会“三个深刻把握”的战略深意——把握历史方位、把握目标定位、把握内涵式发展取向,将城市视为一个有机生命体进行整体性、系统性规划与治理。在规划编制与实施中,必须坚决摒弃“摊大饼”思维,着力推动空间结构优化、发展动能转换、综合承载能力提升,确保城市发展始终沿着高质量发展轨道行稳致远。

(二)聚焦核心使命,扛稳规划之责。系统谋划是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赋予了我们规划部门更为核心的历史使命。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不仅要解决好规模、结构、布局这些空间维度的问题,更要统筹处理好当下与未来、保护与发展、效率与公平、局部与整体等深层关系。这必然要求我们以更高站位审视规划的战略价值与综合效应。落实会议精神,首要在于将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的部署具体化于空间蓝图。要围绕提升“组团式、网络化”城市群承载力的目标,科学优化市域空间格局;分类指导县城提质,细化差别化的空间政策工具箱;协同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发展,以空间规划打通城乡要素流动的“堵点”;完善市民化住房、产业、公共服务空间保障机制。每一项规划决策,都应经得起发展成效与群众口碑的双重检验。

---此处隐藏3590字,下载后查看---

(一)健全机制,提升协同作战力。落实“必须加强党对城市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规划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工作机制,强化其对全市重大空间决策、重要规划编制的审议与协调功能。健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与发改、住建、交通、生态环境等部门的协同机制,建立高效的信息共享平台和工作会商流程。优化对各县(市、区)、开发区的规划督察指导模式,建立规划实施评估与动态维护长效机制。通过制度纽带贯通规划编制与执行落地,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大格局。

(二)筑牢根基,锻造队伍硬实力。贯彻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队伍素质和能力建设”的重要要求,持续强化“三支队伍”建设。加大规划编制、土地管理、测绘地理信息等领域紧缺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力度。依托*大学等机构深化“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针对性开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型城市形态规划、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等前瞻性研究。强化自然资源系统干部职工培训力度(如空间规划、新规新策解读)。健全容错纠错与澄清正名机制,营造“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浓厚干事氛围,让队伍始终保持昂扬锐气、坚韧拼劲。

(三)优化作风,永葆为民真本色。践行正确政绩观,将其内化为推进工作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持续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全力减环节、压时限、提效率、优服务(如重大项目规划许可审批时限再压缩*%)。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一线特别是规划矛盾突出的区域、项目建设现场听取意见,把百姓的“需求清单”转化为规划的“任务清单”。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控会议文件数量,优化规划论证评估流程。完善科学公正的规划实施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其执行成效作为衡量工作绩效的核心尺度。

同志们,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要求呼唤新担当。做好城市工作责任重于泰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将这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坚决扛起规划引领的首要之责,牢牢守住资源安全的重要底线,纵深推动体制机制的系统改革,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心中有底”的谋划力、“处处争先创优”的奋进志,在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的伟大征程中展现资规担当、贡献硬核力量,努力绘就*城市发展的壮丽新篇!

以上发言,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