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做法:县四举措推动耕地保护制度落地落实

更新时间:2025-08 来源:网友投稿

一、强化组织领导,构建耕地保护责任体系

(一)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为确保耕地保护工作有序推进,我县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各相关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耕地保护专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耕地保护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在面对一些涉及多个部门的耕地保护难题时,领导小组能够迅速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会商,明确各自职责,制定解决方案,有效避免了部门之间的推诿扯皮现象,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明确各级责任分工。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将耕地保护目标任务逐级分解到乡镇、村组,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耕地保护责任。县政府与各乡镇政府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将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等指标纳入乡镇政府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实行严格的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各乡镇政府也与村组签订责任书,将责任进一步细化到具体地块和责任人。同时,明确国土、农业、水利、环保等相关部门的职责,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形成耕地保护工作合力。国土部门负责耕地数量和质量的监测监管,农业部门负责指导耕地质量提升和农业结构调整,水利部门负责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维护,环保部门负责耕地生态环境保护等。

(三)加强监督考核问责。建立健全耕地保护监督考核机制,加强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耕地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定期对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离任审计的重要依据。对耕地保护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未完成耕地保护目标任务、耕地保护责任落实不到位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通过严格的监督考核问责,增强了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耕地保护责任意识,确保了耕地保护工作的有效落实。例如,某乡镇因在耕地保护工作中存在监管不力、出现违法占用耕地行为,被全县通报批评,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问责处理,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此处隐藏3345字,下载后查看---

四、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保护耕地的良好氛围

(一)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利用“6·25”全国土地日、“世界环境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耕地保护主题宣传活动。通过举办图片展览、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知识竞赛等方式,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耕地保护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重要意义,提高全社会对耕地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例如,在今年“6·25”全国土地日期间,我县在县城中心广场举办了大型宣传活动,设置了宣传展板、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数千份,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二)加强学校教育。将耕地保护知识纳入中小学教育内容,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活动,向中小学生普及耕地保护知识,培养中小学生的耕地保护意识和责任感。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带动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耕地保护工作。比如,某学校组织开展了“保护耕地,从我做起”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了解耕地的重要性和面临的严峻形势,并鼓励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宣传耕地保护知识,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三)发挥媒体宣传作用.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平台,开设耕地保护专题栏目,及时报道耕地保护工作动态、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曝光违法占用耕地行为,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制作公益广告、宣传短片等形式,广泛宣传耕地保护的重要意义,提高全社会对耕地保护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例如,我县电视台定期播放耕地保护公益广告,在全县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耕地保护氛围。

总之,推动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地落实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县将以此次举措为契机,持续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我们相信,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守护好这片珍贵的耕地资源,让我们的家园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