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召开教育系统党建工作会议,这既是一次总结过往、凝聚共识的"复盘会",更是一场锚定目标、加压奋进的"动员会"。刚才,听了基教股、人事股和三位学校党组织负责人的发言,我深切感受到基层党建工作的温度与力度——有乡村教师蹲在田埂上给孩子补课的坚守,有党员骨干教师熬夜打磨精品课的执着,有学校党支部把党课开在红色教育基地的鲜活。这些细节让我更加坚信:教育系统的党建工作,从来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融入血脉的担当;不是束之高阁的理论,而是扎根泥土的实践。
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既是工作部署,更是肺腑之言。
一、回望来路,以党建之魂铸教育之基,要读懂"三个为什么"
过去一年,是教育系统党建工作"提质增效"的一年。我们欣喜地看到,全县42个学校党组织中,38个达到"五星党支部"标准,党员教师牵头完成省级课题12项,17名党员骨干教师主动申请到乡村学校支教,学生家长对"党员示范岗"教师的满意度达98.6%。这些数据的背后,是无数教育人的默默付出,更需要我们从本质上把握党建与教育的关系。第一,为什么要坚持党建引领?因为这是教育事业的政治属性决定的。教育是"国之大者",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事业。去年秋季学期,我们在中学调研时发现,该校党支部创新开展"晨读+党史微课堂"活动,每天早自习前15分钟由党员教师领学党史,三个月后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认知测试优秀率提升了27%。这不是偶然——当党组织成为学校发展的"主心骨",当党员教师成为课堂上的"红色播种者",教育的方向就不会偏、根基就不会虚。就像XX镇中心小学的老党员李老师常说的,"教孩子知识是本分,教孩子做人更是责任,而党建就是帮我们把准这个责任的标尺。"
---此处隐藏3930字,下载后查看---
二要永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情怀。教育是慢的艺术,很多工作需要长期积累才能见效。比如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需要从一年级开始抓,持续六年;比如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经历"青蓝工程""名师工作室"等阶段的打磨。去年,我们启动的"青年教师成长计划",由50名党员骨干教师与100名青年教师结对,目前已有32名青年教师在县级以上比赛中获奖。这说明,只要我们有"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就一定能积小胜为大胜。希望各学校党组织书记带头抓落实,党员教师带头挑重担,共同把教育事业这张"蓝图"绘到底。
三要永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情怀。教育从来没有固定的模式,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我们的教育方法也要跟着变。近年来,我县涌现出一批创新型党员教师,有的用短视频开展"微党课",让党史学习更生动;有的开发"红色剧本杀"校本课程,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初心;有的利用AI技术分析学生学习数据,实现个性化辅导。这些创新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希望广大党员教师始终保持开放心态,勇于尝试新技术、探索新方法,让党建工作与时代同频共振,让教育事业始终充满活力。
同志们,教育是民生之基,党建是教育之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肩负的使命光荣而艰巨。让我们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把党建工作抓细、抓实、抓出成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我县建设教育强县、培养时代新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让党旗在教育一线高高飘扬,让堡垒在育人前沿坚实矗立!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