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行政审批局清廉机关创建工作总结

更新时间:2025-08 来源:网友投稿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加强组织协调,严格责任落实。在创建清廉机关过程中,组建了局清廉机关创建工作小组,按照“政治建设过硬、制度建设过硬、队伍建设过硬、文化建设过硬、创建效果过硬”等“5个过硬”基本标准进行了深入细化,严格按照要求,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环节。将清廉机关创建工作与党支部工作、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坚持边建设、边创建,做到党的建设、清廉机关建设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深入推进清廉机关建设。

(二)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党组始终坚持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政治立场、加强党性锻炼,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深入推进“模范机关”建设。一是加强党员教育。党支部通过制定计划、集中学习、专题研讨、教育培训等学习形式,组织党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集体学习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提升了党员理论知识索养。二是建立“网上党校”。依托“学习强国”“三晋先锋”“干部在线学院”等平台,利用碎片化时间构建新型学习模式,引导党员深入学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畅通理论学习和思想交流新渠道。三是注重学以致用。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引导党员干部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建立理论学习成果转化机制,鼓励党员干部提出工作建议、总结经验做法,对优秀成果进行推广应用。四是严肃组织生活。认真组织召开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以及民主评议党员等。2025年度巳组织召开支委会6次、党小组会6次、党员大会2次、主题党日6次。每次组织生活都做到了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让党员干部在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中接受党性锻炼。

(三)强化制度监督,筑牢防控意识。一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制度》等,狠抓机关作风建设,中层以上干部签订了岗位风险防控点责任书、廉政风险点排查及防控措施表,开展廉政谈话66人次,进一步强化了廉政风险防控意识。二是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局机关干部职工认真执行《请销假制度》等,区政务服务中心人员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等,且每月进行考核评选,结果公开并反馈到各窗口单位。三是实行行政审批回访。制定了《行政审批回访制度》,着专人就行政审批事项办理过程中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办事效率和廉沽自律等方面进行回访,使行政审批服务和监督更加完善,2025年上半年累计回访1429件,满意度100%。

---此处隐藏2098字,下载后查看---

(七)加强文化建设,培育廉洁理念。我局把清廉文化学习教育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内容,并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运用各种方式积极传播廉洁文化。一是开展“趣味乒乓,丰富职工文化生活”主题比赛、“豪情满怀迎盛会,踔厉奋发向未来”主题绘画比赛等,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二是开展“廉洁文化月”活动,组织青年文明号在大厅志愿服务,帮助百姓解决疑难问题。三是开展经典诵读和“读书月”等活动,激发广大职工阅读兴趣,营造书香氛围。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区行政审批局将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高政治站位,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增强政治担当、责任担当,创新管理模式,提升服务能力,努力推动清廉机关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突出制度固廉,扎紧权力运行笼子。以“清单式管理”重构审批流程,全面梳理行政许可、备案等事项,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和廉政风险防控手册,推行“阳光审批”标准化建设。建立“双随机一公开”动态监管机制,将自由裁量权压缩至法定区间,通过电子监察系统实现全流程留痕、可追溯。针对工程建设项目、企业开办等高危领域,实施“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三分离制度,从源头杜绝权力寻租空间。

(二)突出监督护廉,构建多维防控体系。深化“互联网+监督”模式,在政务服务网开辟清廉机关建设专栏,实时公示审批结果并嵌入评价反馈功能。组建由人大代表、企业代表、媒体记者构成的第三方监督团,每季度开展“体验式”暗访。强化内部审计,对异常办件实施“一案双查”,既查业务合规性又查廉洁纪律。建立干部廉政档案,将审批效能、投诉处理等数据纳入年度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三)突出文化育廉,涵养清风正气生态。打造“线上+线下”廉政教育矩阵,开设“审批微课堂”推送典型案例,在办事大厅设置清廉文化墙展示家风故事。开展“廉洁家访”活动,组织干部家属参与“助廉承诺书”签订,筑牢家庭防腐堤坝。创新“情景模拟”警示教育,通过角色扮演还原围猎场景,提升干部拒腐防变“免疫力”。评选“清廉示范岗”,树立“亲清政商关系”标杆,形成比学赶超氛围。

(四)突出长效兴廉,巩固深化创建成果。建立清廉建设动态评估机制,每半年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针对薄弱环节实施“整改销号”。探索“信用+审批”联动模式,对诚信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对失信主体加强核查。推行“清廉指数”发布制度,将创建成效纳入部门绩效考核,与评优晋升直接挂钩。总结提炼“标准审批”“智慧监管”等创新经验,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清廉机关建设“审批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