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县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党课讲稿:以历史主动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更新时间:2025-08 来源:网友投稿

今天,我们利用一天时间集中学习研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既是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深化理论武装的具体行动,也是立足XX县发展实际、以改革破局开新的一次思想动员。刚才,几位同志结合分管领域作了交流发言,讲得很实在、很有针对性。借此机会,我想围绕“以历史主动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个主题,和大家作一次深入探讨。

一、深刻把握“历史主动精神”的时代内涵,在回望来路中锚定改革航向

总书记总书记指出:“历史主动精神是我们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宝贵精神品质,是党和人民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保证。”对于我们基层干部而言,理解这一精神的时代内涵,关键要从三个维度把握。

第一,历史主动精神是“因势而谋”的政治智慧。回顾党的百年征程,从改革开放初期“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到新时代“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定,每一次重大改革都源于对历史方位的精准判断。就拿我们XX县来说,2018年机构改革时,面对“小散弱”部门职能重叠、服务效能不高的问题,县委果断整合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成立“农业农村局”,同步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服务平台,当年就为群众办理涉农事项1.2万件,办事效率提升40%。这不是偶然的决策,而是我们敏锐捕捉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历史方位后,主动调整体制机制的结果。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改革不是“拍脑袋”的蛮干,而是“看清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清醒选择。

---此处隐藏4606字,下载后查看---

改革为了谁、依靠谁?这是我们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总书记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近年来,我们实施的“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义务教育阶段课后延时服务”等民生项目,之所以得到群众支持,就是因为我们始终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

要站稳“群众立场”,让改革更有温度。改革不是“自说自话”,而是要回应群众需求。比如,针对群众反映的“停车难”问题,我们今年要新建公共停车场10个,新增停车位2000个;针对“买菜远”问题,要改造提升农贸市场5个,建设“社区菜店”30个;针对“养老难”问题,要建设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5个,实现“15分钟养老圈”全覆盖。这些民生实事,就是我们改革的“试金石”。要激发“群众智慧”,让改革更有活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基层探索创新。比如,XX村探索的“土地托管”模式,既解决了留守老人种地难的问题,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这种模式要在全县推广;XX社区推行的“红色物业”,将党建与物业管理结合,解决了物业与业主之间的矛盾,这种经验要总结提炼。

要接受“群众评判”,让改革更有实效。改革成效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要建立“改革成效群众评价”机制,对民生项目实行“一事一评”,对重大改革开展“第三方评估”,真正让群众成为改革的“监督者”和“阅卷人”。

同志们,改革是一场接力赛,更是一场攻坚战。回顾过去,我们以历史主动精神创造了XX发展的辉煌;展望未来,我们更需要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实。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三个务必”,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以改革的优异成绩迎接新的更大胜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