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政府系统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更新时间:2025-08 来源:网友投稿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政府系统审计工作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上级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近年来我们的工作成效,深刻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并就如何全力配合好上级审计组即将开展的专项审计工作,进行再动员、再安排、再部署。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工作总结会,更是一次思想统一会和任务部署会。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准确把握审计工作新形势

近年来,我们政府系统的全体审计干部职工,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忠诚履职、担当作为,在维护财经纪律、保障经济安全、促进廉政建设、提升治理效能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经济卫士”作用。

从数据上看,我们的工作是扎实有效的。以2024年为例,我们全系统共完成了18个审计和专项调查项目,涵盖了财政管理、经济责任、自然资源、重大政策落实等多个关键领域。通过审计,我们揭示了各类问题金额高达2.58亿元,其中虽然直接的违规金额为332万元,但因管理不规范造成的问题金额达到了2.54亿元。这一数据鲜明地指出,当前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显性的、恶意的违规,转向了隐性的、普遍的管理不善和制度漏洞。同时,我们提出的60条审计建议均被采纳,这充分说明我们的审计工作抓住了要害、点到了痛处,专业性和权威性得到了被审计单位的认可。尤其值得肯定的是,我们高度重视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建立了常态化的“回头看”机制。比如我们对2023年审计发现的106个问题进行跟踪督办,截至今年初,整改率已达到98.1%,有力地推动了问题的解决和制度的完善。

---此处隐藏4448字,下载后查看---

一是要向大数据要战斗力,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我们必须彻底摒弃过去那种翻账本、对报表的传统模式,真正树立大数据审计思维。要加强审计数据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打通各部门、各行业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数据的集中统一和共享。我们的目标,绝不仅仅是完成简单的“数据核对”,而是要利用先进的算法和模型,进行深度的关联分析和挖掘。要学习借鉴*省审计厅的先进经验,他们利用“实景三维+时空数据”技术,构建智慧审计平台,已经支撑了全省500多个审计项目,发现了96万条疑点,涉及资金超过80亿元。这充分说明,大数据审计是提升审计监督广度、深度和精度的“倍增器”。我们要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公文写作、疑点筛选、底稿生成等方面的应用,把审计人员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聚焦更高价值的分析和研判。

二是要向新技术要突破力,攻克基建审计硬骨头。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资金密集、专业性强,特别是隐蔽工程,一直是审计监督的难点和痛点。传统依赖开挖抽查的方法,成本高、范围小。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在数据采集上,可以利用无人机进行大范围土方测量,利用地质雷达探测隐蔽工程的钢筋结构,利用GIS地理信息技术还原施工前后的地貌,让虚报工程量无处遁形。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在隐蔽工程存证中的应用。将隐蔽工程验收的关键影像、数据、各方签字确认等信息,通过哈希值加密后上链存储,生成不可篡改、全程可溯的“数字身份证”。这方面,国家已经出台了《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存证通用服务指南》(GB/T43580-2023)等标准,我们要主动对标,先行先试,从根本上解决隐蔽工程“说不清、道不明”的难题。

三是要向科学管理要持续力,建立效能评估新体系。我们的审计平台建起来了,技术引进了,但效果如何?效率提升了多少?必须有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我们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研究建立一套符合我们政府系统实际的大数据审计平台效能评估指标体系。这个体系不能是“一刀切”的,要根据不同行业,如基建、金融、民生等领域的业务特点,设置差异化的考核指标和权重。同时,要积极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我们的审计工作质量、平台运行效能进行独立评估,并参考ISO等国际标准体系框架,不断优化我们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模式,形成“建设-应用-评估-改进”的闭环管理,确保我们的科技强审之路行稳致远。

同志们,审计工作的责任重于泰山,使命无上光荣。做好本次迎审和整改工作,是对我们政治成色、能力水平和工作作风的一次集中检验。希望大家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全力配合好上级审计,坚决抓好问题整改,不断开创我们政府系统审计工作的新局面,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