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市部分区域出现基孔肯雅热疫情,*街道作为重点防控区域,面临着严峻的传播风险与防控压力。为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与社会大局稳定,*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于2025年8月初启动并高效完成了为期十天的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攻坚行动。通过全员动员、科学施策、精准发力,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区域内蚊媒密度得到有效控制,疫情传播风险大幅降低。现将本次攻坚行动的主要做法与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一、坚持高位统筹,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联防联控新格局
面对突发疫情,高效的指挥体系与协同作战能力是赢得防控主动权的关键。本次攻坚行动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全域覆盖、协同作战”的指导思想。
首先,建立了由街道党工委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疫情防控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督导检查、技术指导、后勤保障等专项工作组,确保指令清晰、响应迅速、执行有力。其次,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援,市住建局、公用集团、兴中集团、公交集团等多个市直单位及市属企事业单位迅速集结精干力量,下沉一线。这种跨部门、跨层级的支援机制,不仅带来了宝贵的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打破了部门壁垒,形成了强大的防控合力。行动中严格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将辖区划分为若干个责任片区,每个片区均由市直单位、街道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共同组成联合工作队,确保各项防控任务无死角、全覆盖地落实到每一栋楼宇、每一处角落。这种扁平化、网格化的指挥模式,极大提升了应急处置效率,为全面构建联防联控的严密防线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强化党建引领,激活基层治理“红色引擎”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此处隐藏2154字,下载后查看---
(三)监测数据驱动决策,科学防控。攻坚行动始终将科学监测作为评估成效和指导工作的“风向标”。布雷图指数(BI)是衡量蚊媒密度的关键指标,其安全警戒线为5以下。行动前,街道委托专业机构对辖区进行了全面监测,部分重点区域的布雷图指数高达18.5,远超警戒水平,传播风险极高。在“十日攻坚”期间,监测工作与防控行动同步进行、每日更新。指挥部根据各网格的BI数据变化趋势,动态调整消杀频次、人力部署和工作重点,确保资源投向最需要的区域。经过十日的集中整治,至行动结束时,*街道辖区内所有监测点的布雷图指数均已降至5.0以下,平均值稳定在4.2,成功将蚊媒密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为阻断病毒传播链条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深化全民动员,筑牢群防群控、共建共享的坚固防线
疫情防控是一场人民战争,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街道在攻坚行动中,始终坚持宣传引导与实际服务相结合,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营造“人人参与、户户行动”的浓厚氛围。
一方面,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开展铺天盖地的健康宣教。利用AAA公众号、社区居民群、宣传栏、电子屏等载体,循环播放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解释布雷图指数的含义强调清除积水的重要性。组织网格员、志愿者入户派发宣传单张,面对面讲解防蚊灭蚊技巧,动员商户、企业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另一方面,推出一系列便民惠民的暖心举措,将防控要求转化为居民的自觉行动。针对“一老一小”及行动不便的困难群体,组织党员志愿者上门免费安装防蚊窗纱,从物理层面阻断蚊虫入户。据不完全统计,攻坚期间为重点人群安装及修复防蚊纱网超过3000户,安装率达到95%以上。同时,向辖区居民免费派发了超过5万盒蚊香,并倡导在蚊虫活动高峰时段统一燃点,形成区域性的驱蚊氛围。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举措,让群众切实体会到政府的关心,极大地激发了其参与环境整治、守护共同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构建起了一道全民参与、群策群力的社会防线。
本次*街道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十日攻坚”行动的阶段性胜利,是市、街、社区三级联动,干群齐心、科学应对的结果。其成功经验可归结为:以高效的高位统筹构建了协同作战的组织保障,以过硬的党建引领提供了攻坚克难的政治保障,以创新的网格管理实现了精准施策的技术保障,以广泛的全民动员筑牢了群防群控的社会基础。当前,我市“两热”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街道将认真总结本次攻坚行动的有效做法,固化成功经验,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的蚊媒防控机制。未来,将继续保持高度警惕,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毫不松懈地抓好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坚决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为全市疫情防控大局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