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乡镇精细化管理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更新时间:2025-09 来源:网友投稿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乡镇精细化管理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分析当前我县乡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与不足,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全面动员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乡镇是城乡发展体系的基石,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抓好乡镇精细化管理,不仅是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民生工程,更是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升我县整体竞争力的战略举措。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将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正视差距,深刻认识推进乡镇精细化管理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近年来,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乡镇人居环境有了一定改善,部分乡镇在环境整治、设施维护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成绩是阶段性的,问题和差距依然十分突出。当前,我县乡镇管理水平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不均衡”的问题依然存在。有的乡镇行动快、标准高,面貌焕然一新;但也有的乡镇进展迟缓、效果不彰,甚至存在“脏、乱、差”现象回潮的风险。乡镇之间、村屯之间发展不平衡,形成了明显的“盆景”与“风景”的落差。二是“不精细”的问题普遍存在。许多工作还停留在“大扫除”式的粗放管理阶段,满足于“看得过去”,缺乏“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对街道的“毛细血管”、管理的“神经末梢”关注不够,线乱拉、车乱停、摊乱摆、垃圾乱倒的现象屡禁不止,精细化、常态化的管理机制远未形成。三是“不持续”的问题亟待解决。一些工作带有“运动式”“一阵风”的色彩,检查时紧、过后则松,缺乏久久为功的韧劲和常抓不懈的制度保障。前脚刚整治,后脚就反弹,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却陷入了“治理—反弹—再治理”的怪圈。

---此处隐藏3419字,下载后查看---

第三,要建强专业队伍。高水平的管理需要高素质的队伍。要加快推进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为每个乡镇配备一支懂业务、会管理、敢担当的专业化管理队伍。要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提升他们的法律素养、业务能力和群众工作水平。要配齐必要的执法记录仪、巡查车辆等装备,保障他们履职尽责。同时,要创新管理方式,积极运用网格化管理、数字化城管等现代技术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和精准度。

第四,要严格督查考核。不考核,不落实。县里将成立由县政府督查室、县住建局等部门组成的专项督查考核组,建立“月调度、季排名、年总评”的考核机制。我们的考核不看报告、不听汇报,要用眼睛去看,用脚步去量。考核内容将全面量化,把路边沟清淤长度、绿化覆盖率提升比例、群众满意度调查得分等作为硬指标。考核结果将与各乡镇的年度绩效、评优评先以及干部考核任用直接挂钩。对排名靠前的乡镇,给予资金和项目上的倾斜奖励;对连续排名末位的,要进行全县通报批评,约谈其主要负责同志,真正做到奖优罚劣、奖惩分明。

第五,要发动群众参与。精细化管理,根基在群众,力量也在群众。要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让“人民城镇人民建、建好城镇为人民”的理念深入人心。要建立健全群众参与和监督的机制,可以聘请一批热心群众作为“市民监督员”,定期组织“随手拍”活动,利用AAA公众号等平台开设“问题曝光台”,让群众的意见有地方说、问题有渠道反映。只有当每一位居民都把乡镇当成自己的家来爱护,我们的精细化管理才能拥有最深厚、最持久的生命力。

同志们,乡镇精细化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考验着我们的智慧、耐力和担当。这既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也是一份必须答好的时代考卷。希望大家迅速行动起来,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奋斗姿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过硬作风,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奋力开创我县乡镇建设管理工作的新局面,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XX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