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镇打击利用VOIP设备实施电信网络诈骗专项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精品)

更新时间:2025-09 来源:网友投稿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镇打击利用VOIP设备实施电信网络诈骗专项工作部署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特别是利用VOIP设备盗用固话这一新型诈骗手段的严峻形势,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对下一步全镇的反诈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刚才,相关同志已经通报了近期发生在全国及我市的一些典型案例,情况触目惊心,教训极其深刻。下面,结合我镇实际,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严峻形势,深刻把握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的现实危害与挑战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成为危害社会稳定、侵犯群众利益的突出毒瘤。尽管近年来在国家、省、市、旗各级的重拳打击下,我们的反诈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不断翻新,呈现出技术化、产业化、跨境化等新特征,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从宏观态势看,反诈斗争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期”。全国数据显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在经历了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后,虽然在严打高压下增速有所放缓,但案件总量仍在高位运行。2023年全国电信诈骗案件数量高达42万件,这背后是无数家庭的血汗钱被席卷一空,是人民群众安全感的严重流失。具体到我们XX市和XX旗,通过各部门的不懈努力,今年上半年的发案数和损失金额实现了双下降的良好局面。据统计,2024年以来,我旗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数同比下降了50.9%,损失金额同比下降了52.3%;XX市的发案数和损失金额也分别同比下降了9.7%和17.8%。这些数据值得肯定,是我们全体同仁共同奋斗的结果。但是,成绩面前我们决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和松懈。下降的曲线并不意味着警报解除,恰恰说明我们的斗争进入了此消彼长的拉锯战、攻坚战。一旦我们的防线出现松动,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就可能迅速反弹。

盗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医院、酒店等机构固定电话号码实施诈骗的犯罪活动呈高发态势,其危害性远超传统诈骗手段。这种手法的核心在于其“身份伪装”的欺骗性。诈骗分子不再使用无规律的虚拟号码或境外号码,而是通过物理手段,将一个外观酷似路由器或机顶盒的“黑盒子”非法接入到正规单位的电话交换机或线路中。这些不法分子常常伪装成通信公司的维修人员、网络升级工程师,以“免费检修线路”“提升网速”等为幌子,堂而皇之地进入我们的办公楼、机房、弱电井进行安装。一旦设备安装成功,身处境外的诈骗团伙便可远程操控,将他们的网络电话信号转换为被盗用的本地固话号码拨出。

---此处隐藏4892字,下载后查看---

(四)坚决打一场强有力的激励问责“制度战”,织密“长效常治责任网”。

好的制度是工作落实的根本保障。我们必须用好激励和问责两个“杀手锏”。一要建立健全举报奖励制度。我提议,由镇财政拨付专项资金,设立“XX镇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举报奖励基金”。要明确奖励范围、标准和流程,对群众举报在本镇范围内非法安装、使用VOIP设备等违法犯罪线索,经查证属实的,给予500元至2000元不等的现金奖励。对提供重大线索、协助捣毁犯罪团伙的,要提请上级予以重奖。要通过媒体广而告之,让群众知道举报有奖、参与有荣,激发全社会参与反诈斗争的积极性。

二要严格落实倒查追责制度。要将反诈工作,特别是防范VOIP诈骗工作,纳入各单位、各村社的年度平安建设考核。对因思想不重视、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导致本单位或辖区内发生VOIP诈骗案件并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要启动问责程序,严肃追究相关单位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要让“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悬在每个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同志们!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人民战争。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任务已经明确,号角已经吹响。希望大家迅速行动起来,以最高的标准、最严的要求、最实的作风,把今天的会议精神学习好、传达好、落实好。全镇上下要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坚决遏制利用VOIP设备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高发态势,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XX、和谐XX筑牢坚实的安全防线!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