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XX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密围绕全区中心工作,以服务发展大局、服务人民群众为根本宗旨,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中心聚焦“强基础、惠民生、优服务、创品牌、育人才、保安全”六大核心任务,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与实效性,努力将文化繁荣的“软实力”转化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了坚实的文化力量。
一、筑牢根基,夯实公共文化服务阵地
基层文化阵地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根基与命脉。2025年,中心将阵地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系统规划与精准施策,实现了基层文化设施从“有”到“优”的跨越式提升。
我们全面启动并高质量完成了省级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的评估定级工作。年初,中心即刻组织召开专题部署会议,邀请专家对《必备条件和评估标准》进行深入解读,确保各基层单位准确把握标准、明确方向。随后,我们成立了由业务骨干组成的专项指导小组,深入全区13个镇(街道)进行实地指导,逐一核查档案材料,协助优化空间布局与功能设置,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跟踪落实。经过数月的共同努力,我区基层文化站建设面貌焕然一新。根据省文旅厅于6月公布的评估结果,我区全部13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均达到了“二级”以上标准,达标率100%。其中,获评“特级站”的达到5个,“一级站”4个,“二级站”4个,这一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标志着我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硬件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在巩固传统阵地的同时,我们积极探索和构建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的文化需求。本年度,我们重点推进了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提质增效工程,对现有的2处城市书房和2处文化驿站进行了功能优化与服务升级,引入了更智能化的借阅设备和更丰富的文化活动。同时,我们积极与街道社区联动,联合XX路街道新建了1处高标准的文化驿站,并将其打造为融合阅读、艺术展览、小型演出、社交互动于一体的“文艺客厅”。此外,我们以更高标准综合性打造了12处“5+N”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这些示范点在保障“5”项基本服务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拓展了“N”项特色服务,如非遗传承、戏曲排练、数字体验等。
通过这一系列对基层文化阵地资源的“微改造、精优化”,我们有效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触达率和品牌影响力。虽然当前对“5+N”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效能评估,多侧重于设施数量、覆盖率等产出性指标,但我们的实践已经开始探索建立更为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正如相关研究指出的,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评估应涵盖可访问性、人员服务、文化活动质量和文化效果等多个维度。未来,我们将致力于建立一套能够衡量社区参与度、群众满意度、文化素养提升度等实质性影响的指标体系,确保每一处文化阵地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价值,真正构建起一个开放、多元、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
---此处隐藏3876字,下载后查看---
下半年,我们将继续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锐意进取,开拓创新,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化工作:
第一,深化内涵建设,推动阵地效能再提升。我们将把工作重心从“硬件建设”转向“内涵发展”,尤其要深化对“5+N”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运营模式的研究,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引导其从“建好”向“用好”转变,真正成为凝聚人心的精神家园。
第二,深化文旅融合,探索价值转换新路径。在现有工作基础上,我们将尝试建立文化活动对区域经济影响的监测与评估机制,系统收集和分析文化活动参与人次与旅游收入、本地消费等经济指标的关联数据,为文化赋能经济发展提供更精准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第三,深化数字赋能,拓展智慧服务新场景。我们将进一步探索5G、VR、AR等新技术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应用,开发更多具有交互性、体验性的数字文化产品,推动“云游览”、“云演艺”、“云课堂”等服务模式,为市民提供更加智慧、便捷的文化体验。第四,深化人才培育,激发创新创造新活力。我们将持续完善区、镇、村三级文艺骨干培训体系,同时加大对青年文艺人才和民间艺术家的扶持力度,鼓励原创作品的创作与推广,为我区文化事业的持续繁荣储备生生不息的人才力量。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新的一年,XX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全体同仁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扎根人民,服务社会,奋力谱写新时代XX区公共文化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