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市县域工业集中区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2008年11月6日,陕西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推动县域工业园区发展的指导意见》(陕政发[2008]58号),2009年我省将县域工业园区正式命名为县域工业集中区,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2009年至2012年为起步发展阶段,2013年至2017年为快速成长阶段,2018年至2020年为优化整合阶段,以2021年陕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为标志,我省的县域工业集中区起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延安市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起步于2009年4月,以原安塞县被确定为全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胡锦涛总书记的联系点,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启动安塞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为标志。到2013年延安市县域工业集中区进入快速增长期,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19.05亿元,同比增长28.60%,完成工业增加值115.8亿元,同比增长46%,见年《陕西省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报告(2014)》。
2016年2月28日,延安市第四届六次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延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正式确立了“三区九园”的工业产业发展格局,经过2018年至2020年省级推动的优化整合,形成目前“一县一区”的空间布局(不含洛川苹果现代产业园)。
据陕西省工信厅县域工业集中区运行监测系统显示:2022年末,在全省116个县域工业集中,延安市13个工业集中区工业总产值的排名位列第11-111名,405户入驻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153.38亿元,税金及附加60.73亿元,利润总额76.98亿元。据延安市统计局提供,2022年全市339户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671.99亿元,实现税金及附加373.63亿元,利润总额356.03亿元。其中工业集中区规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97.43亿元,占全市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37.33%。
---此处隐藏3843字,下载后查看---
在当前着力解决应急部门安全风险评估和工信部门“回头看”所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如何追根所源,抓住工作的薄弱环节,从宏观调控层面解决计划不到位问题,主要是区域产业政策专业化薄弱问题;提纲挈领,抓好工作的关键环节,从中观层面解决行业领域市场化滞后问题;本执末从,从微观层面解决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新旧制度不衔接导致基础管理薄弱的问题。解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之唯物辩证思想路线贯彻不到位导致的工作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不够的问题,着力破解发展难题,推动我市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这是需要大家共同研究探讨的课题。
(一)抓薄弱环节和关键环节,走市场化改革的路子。一是要充分发挥产业政策在省市县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产业政策作为调节供给总量和供给结构的中长期宏观经济政策,是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布局政策等,其核心是产业结构的质态升级,具有浓厚的本地特色。在纵向双向调研过程中,我深感省市县产业规划的研究制定和组织实施是一个薄弱环节,与先进国家相比较国土规划资源空间配置和布局安排功能发挥不够。政府部门作为宏观经济运行主体和宏观经济的调控者,加强区域产业规划的研究制定,组织制定和实施保证产业规划落实的相关配套政策,是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当前可通过制定实施市级产业规划和激励政策,对我市县域产业园区实施功能区划,有效整合,优胜劣汰,提质增效。二是要充分发挥产权(股权)在行业发展中的关键性引导和激励作用。我市产业园区市场化运作程度较低,“园区+公司”机制没有建立或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可借鉴上海化工区发展公司与中石化及上海华谊等合作实现化工区快速建设的经验,探索依托市能源化工集团组建市级能源化工发展公司,吸收中省标杆国有企业入股参与延安能源化工产业的开发投资建设。实行国有控股,吸收县区园区参股,地方民企参股,合理设置股权结构,充分发挥产权(股权)的引导激励及对县级园区的统筹协调作用。三是要充分学习借鉴上海化工区在建设运营中破解人才、资源、技术、资金难题上的核心理念与成熟经验,改革我市园区管理现有的体制机制,优化投资环境,营造良好营商氛围,以点带面试点,逐步扩大改革战果。
(二)以链长制集聚资源,走专业化运营的路子。一是充分认识延安的潜在优势,深入挖掘延安的厚重资源,通过创新运用链长制,最大限度的争取部厅级行业主管部门在政策制定、项目倾斜、信息传递等方面对延安的支持,最大限度的集聚资源;二是充分认识陕西在能源化工产业方面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利用好驻陕央企省企的综合优势,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推动我市县域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三是成立园区工作专门工作机构,设立的运营机构,聘请专门的研究人员,落实专门的工作人员。建立行业主管部门与园区上下贯通的对接服务机制。建立园区运行综合统计分析报告制度,推动我市工业集中区走专业化投资,专业化运营,专业化管理的路子。
(三)着力破解项目落地难题,走一体化建设的路子。有土地的无项目,有项目的无土地,化工园区扩区难,化工产业集聚难问题普遍存在。延长石油延安1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和陕西有色集团黄陵碳硅新材料产业园项目落地均遇到了困难:因已认定的化工园区不达标而不具备扩区条件,致无法承载大型项目。考虑新建化工园区项目由省政府审批,可将该新建生产性项目与新建化工园区项目一体规划报批,一体推进建设来破解这一难题。推广实施产业项目链群式谋划一体化招商,园区项目与企业项目一体化建设,生产运营与安全生产一体化管理,以破解因各领域、各阶段、各环节要素投入不平衡、不衔接、不协同带来的诸多问题,推动延安工业园区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正视问题和实际,潜心履行部门核心职能。工业化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阶段,工业结构的演进依次表现为重工业化、高加工度化、技术集约化的演变轨迹。现阶段我市以油煤气生产为主导产业,化工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考察延安地方文化特征与企业发展史可以发现,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每一次较大的跃进都源于外来力量的推动是其客观实际,当前解决工业园区发展瓶颈也需要引进外来经济、文化、人才的驱动。我市11个县域化工园区的认定为发展化工产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提出了招商引资和园区达标整改的巨大挑战。工信部门的核心职能是发展工业和信息产业,着手眼前是抓好经济运行,着手长远是实施项目推动发展。要以主题教育活动成果转化为契机,增强核心职能意识、全局意识和使命担当,以改革创新精神抓好主责主业,为市委确立的“一六四”工作布局和“12345”工作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