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银行2025年反诈“资金链”治理工作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更新时间:2025-09 来源:网友投稿

今天,我们组织召开全行反诈“资金链”治理工作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严峻形势,全面部署下一阶段“资金链”精准治理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压实责任、细化举措,坚决遏制案件高发态势,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的“钱袋子”。刚才,相关部门的同志组织学习了《XX银行电信网络诈骗“资金链”精准治理工作实施细则》,这个《细则》是我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开展反诈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各单位必须深刻领会、坚决执行。下面,结合当前形势和工作实际,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严峻态势,深刻把握反诈“资金链”治理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成为影响金融安全、破坏社会稳定的突出风险点。其“资金链”是整个犯罪链条的核心环节与最终载体,斩断“资金链”,是拔除电诈毒瘤的关键所在。全行上下必须站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保障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高度,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首先,从全国范围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尽管打击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犯罪活动呈现出专业化、产业化、跨境化特征,手段不断翻新,隐蔽性更强,打击难度更大。根据国家有关部门通报的数据,仅2024年,全国公安机关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9.1万起,给人民群众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元。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的血汗钱被席卷一空,是无数群众对金融安全的信任受到严重侵蚀。作为资金流转的枢纽,银行业是反诈斗争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重要的战场。诈骗分子实施诈骗的最终目的就是将资金变现,而这一过程几乎无可避免地要通过银行账户体系。可以说,守不住银行账户这道关,就守不住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我们肩上的担子重如泰山。

其次,从我行实际看,反诈“资金链”治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近年来,我行在反诈工作上投入了大量资源,也取得了一定成绩,成功堵截了一批涉诈资金,保护了部分客户的利益。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与监管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存在明显的短板和不足。一些机构和员工思想上还存在麻痹松懈,认为反诈是公安机关的事,自身责任意识不强;在账户管理上,存在“重开户、轻管理”的现象,对存量账户的风险监测和动态评估不够到位;在技术应用上,我们的风险模型和监测系统迭代速度跟不上犯罪手法的演变速度,预警的精准性和时效性有待提升;在协同作战上,部门之间、条线之间的数据壁垒尚未完全打破,与公安等外部单位的联动机制还不够顺畅高效。这些问题,如同我们金融防线上的蚁穴,如果不及时加固和堵塞,随时可能导致千里之堤的溃决。

---此处隐藏3886字,下载后查看---

反诈“资金链”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绝非单一部门或条线能够独立完成,必须全行“一盘棋”,攥指成拳。运营服务部要发挥好牵头抓总的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电子银行部、风险管理部、合规部、信息科技部等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在模型建设、系统改造、风险排查、合规审查等方面提供专业支撑。各家支行作为战斗在最前线的作战单元,要不折不扣地执行总行的各项部署,同时要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工作方法。要彻底破除部门壁垒和本位主义思想,真正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行动同步,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强大治理合力。

第三,要坚持常抓不懈,构建长效机制。

与电信网络诈骗的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必须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要将宣传教育贯穿始终,不仅要对内加强员工的风险意识和识别技能培训,使其成为火眼金睛的“前哨”;更要对外广泛开展公众金融知识普及,特别是针对老年人、学生等易受骗群体,开展精准化、场景化的防诈宣传,提升全社会的免疫力。要建立常态化的督导检查机制,定期对各单位的工作进展、制度执行、风险管控等情况进行“回头看”,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要不断总结经验、复盘案例,持续优化我们的策略和打法,确保我行的反诈能力始终与时俱进,始终跑在风险的前面。

同志们,反诈“资金链”治理责任重于泰山,行动刻不容缓。这既是一场维护金融秩序的保卫战,也是一场守护民生福祉的正义之战。希望大家以此次会议为新的起点,以最高的标准、最严的要求、最实的作风,坚决扛起主体责任,全力以赴抓好落实,为维护区域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为擦亮我行安全、可靠的品牌形象,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