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XX集团“经典阅读”栏目的心得体会

更新时间:2025-09 来源:网友投稿

守正是根基,是保障安全发展的“压舱石”

文章提到,“守正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对于煤炭行业而言,“正”的核心要义,无疑是那悬于头顶、刻在心间的“安全”二字。安全生产是煤炭企业的生命线,是不可动摇、不容挑战的根本原则。文中所举的胡庆余堂恪守“戒欺”祖训,方能百年不倒;华为坚守“以客户为中心”,方能凝聚力量。这些案例的内核,都是对根本价值的敬畏与坚守。

反观自身,作为一名井下一线员工,我的“正”,就体现在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里。它是不折不扣地执行《煤矿安全规程》,是每一次操作前对设备一丝不苟的检查,是行走在巷道中对“一坡三挡”的严格遵守,是对身边工友不安全行为的善意提醒与及时制止。这种“守正”,看似平凡琐碎,却是在为个人生命安全、工友家庭幸福和矿井平稳运行夯实最坚固的基石。它杜绝的是侥幸心理,摒弃的是麻痹思想,守住的是不可逾越的红线。离开了对安全规程的“守正”,任何生产指标、工作效率都将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在我的岗位上,“守正”就是最大的责任与担当,是确保一切工作价值得以实现的前提。

创新是引领,是驱动转型升级的“动力源”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墨守成规终将被淘汰。文章中比亚迪、大疆的案例,生动诠释了创新如何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当前,传统能源行业正面临着深刻的结构性变革,智能化、绿色化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作为传统产业的一员,倘若思维僵化、故步自封,就必然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落于人后。

---此处隐藏1048字,下载后查看---

文章深刻地指出,“守正与创新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守正为创新明确了方向和底线,确保创新不偏离主航道;创新为守正注入了活力和动能,让古老的根基焕发新芽。同仁堂坚守古法又推陈出新,海尔秉持用户至上又重构模式,都是这种融合的典范。

这一思想,对于指导我们的工作实践尤为重要。在煤矿,任何一项技术革新、管理优化,都必须以“不突破安全底线”为最高准则。智能化设备的引进,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减人提效、提升安全保障水平,这是服务于“安全”这一根本的创新。如果在推行过程中,因为流程不熟、管理不到位而引发新的安全风险,那就背离了创新的初衷。因此,必须在“守正”的框架内大胆“创新”。学习新技术,首先要学透其安全操作规程;优化生产流程,首先要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只有让创新始终在安全可控的轨道上运行,才能真正发挥其正面效应。反之,固守陈规,对可以提升安全系数的新技术、新方法视而不见,同样是一种变相的“不守正”,因为它未能以发展的眼光去守护“安全”这个核心。

从企业发展的宏观视角回归到个人岗位的微观实践,“守正创新”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具体的行动准则。它要求我,既要有“老黄牛”般脚踏实地的精神,也要有“千里马”般开拓进取的锐气。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把学习的感悟转化为实践的动力。一方面,我将以更强的敬畏之心“守正”,把安全规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岗位标准操作执行到极致,做一颗靠得住、顶得上的“螺丝钉”。另一方面,我将以更开放的心态去“创新”,主动学习智能化、数字化知识,积极思考岗位工作的优化空间,勤于观察、善于总结,为班组、区队的技术革新和管理提升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守正创新,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作为XX集团大家庭的一员,作为XX煤矿发展进程的亲历者和参与者,我深感责任重大。我愿立足本职,以守正之心夯实安全之基,以创新之行探索发展新路,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与所有奋斗者一道,共同为矿井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注入自己坚实而温暖的力量。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