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第三巡察组组长心得研讨:用哲学思维开展巡察工作

更新时间:2025-09 来源:网友投稿

一、透过现象看本质

现象和本质属于认识论中的一对哲学范畴。现象是人能够看到、听到、闻到、触摸到的,即可以通过感观直接对现象获得认识;本质是隐藏在现象背后的,需要经过人的思维去提炼总结。巡察工作的本质是政治监督,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业务看政治、透过问题看责任。

想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毋庸置疑,摆在首位的就是要加强学习。一是用心学习体悟总书记思想。每一轮巡察工作,首先要认真学习总书记总书记对这个地区这个部门这个行业的重要讲话、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做到总书记关心什么、强调什么,巡察工作就指向什么、贯彻什么。这是首要任务,也是根本“航标”。二是学习行业领域政策。行业领域不同,相关的政策要求也会不同。要把收集、查阅的大量文件作为巡察的基本准备工作,对照文件要求去找问题,如果一无所知或者一知半解,就会说“外行话”,甚至闹笑话,巡察质量会大打折扣。三是学习巡察业务知识。巡察工作是一项政治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既要掌握一定的巡察业务知识,又要深化拓展方法技巧。比如,个别谈话时要根据谈话对象的工作岗位、经历,因人施策的开展谈话;通过AAA“问卷星”小程序开展问卷调查,最大程度的扩大信息的来源;通过召开座谈会、列席相关会议,听取基层意见。

把业务和政治连接起来,就是“责任”。因此,巡察不是一般的业务检查,既要“进得去”,又要“出得来”,即“从业务切进去,从政治走出来”,深入分析掌握真实情况,运用看态度、看思路、看措施、看成效、看民意的方法进分析判断,从本质上认识事物,切实把握被巡察单位的真实情况。比如,巡察乡镇时,发现一些群众该享受的低保没有享受到,表面上看起来是民政业务问题,实质上反映的是领导干部履行为民服务的政治责任不到位,落实党中央利民惠民政策有偏差,如果当中还有吃拿卡要的,就是权力腐败。

二、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

---此处隐藏1541字,下载后查看---

一般情况下,巡察工作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发现被巡察单位存在的各种问题,时间紧,任务重。要高质量完成巡察工作,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个“牛鼻子”,紧紧围绕巡察中心工作,紧扣主题,目标明确,循序渐进,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是聚焦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基层的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比如巡察乡镇,就是要看党的理论方针政策、总书记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基层有没有落实到位,群众生活水平有没有逐年提高,乡镇党委有没有为群众主持公道。二是聚焦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加强监督。相对于远在天边的“老虎”,拍掉群众身边“苍蝇”“蚊子”,群众才会有切身的获得感。因此巡察要盯住贪污侵占、截留挪用、虚报冒领、吃拿卡要等行为,盯住各类“村霸”及其背后保护伞,加强对乡村振兴监督检查,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三是聚焦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加强监督。在监督检查中,不是简单看有没有开会学习、“三会一课”记录规范不规范,要站在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党的组织路线的政治高度,防止把政治巡察变成党务检查。四是聚焦巡察整改落实情况加强监督。从了解掌握的情况看,整改不到位是当前制约巡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突出短板。巡而不改,比不巡的效果还要坏。因此政治巡察要把检查整改情况作为监督重点之一,通过推动解决问题,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活的灵魂,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列宁讲,具体之所以具体,表现为过程,表现为综合,表现为质的多样性。一切事物都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而发生变化,看待一件事情要因时因势,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巡察工作中,一方面,要对发现的问题要区分主观和客观、历史和现实、个性和普遍等具体情况,对同一类问题要搞清楚是客观因素影响的,还是主观因素造成的;同样的问题是一般还是突出,是个性零散的还是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如是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则要仔细查找、深挖线索等等。只有做到这样,才能确保巡察发现的问题精准有效。另一方面,要与时俱进、创新方法,加强调查研究,以更高的站位、更广的视角、更宽的视野来认识巡察工作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深化对特点、规律的认识把握。比如说,现在好多单位的会议记录都记得很简单,一般只记标题,没有讨论过程。这就需要深入进去看一看,找熟悉情况的人来谈话、去了解,看到底是会议记录人偷懒不愿写,还是不懂会议记录的基本要求,还是这些议题直接就是跳过了讨论过程?我们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分不同情况,准确把握政策,才能使我们得出的结论、提出的措施实事求是、客观准确,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的检验,真正做到对干部负责、对党的事业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