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召开市委社会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十四届市委深改委第七次会议精神,总结前一阶段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下一阶段任务。刚才,相关单位的同志汇报了各项改革任务的进展情况,讲得都很好,各有亮点,也点出了问题。总的来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各成员单位能够坚决贯彻落实改革部署要求,主动作为、攻坚克难,谋划实施了一批符合我市实际、具有创新性的改革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一些领域的改革走在了前列,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借鉴,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做法。在此,我代表市委社会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向大家付出的辛勤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
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对照市委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改革推进不平衡,有的单位雷厉风行,有的单位则行动迟缓;改革的系统性、协同性有待加强,部门间壁垒、信息孤岛现象依然存在;一些改革举措尚未触及深层次矛盾,“最后一公里”问题依然突出;少数干部改革意识、创新能力和担当精神还有待提升。这些问题,是下一阶段工作中必须着力破解的难题。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新时代社会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社会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进入新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对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第一,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是为了人民。社会体制改革聚焦的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社会保障等领域,都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改革成效好不好,最终要看人民群众的“表情包”。推动社会体制改革,就是要通过制度创新和机制优化,不断破解民生领域的痛点、堵点和难点,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此处隐藏3602字,下载后查看---
(三)锤炼过硬作风,秉持“基层导向”的实践品格
作风就是战斗力。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优良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一要坚持眼睛向下,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改革的智慧在基层,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在基层。一切脱离实际的顶层设计,都是“空中楼阁”。我们的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走出办公室,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多到矛盾突出的地方去,多到群众意见集中的地方去,解剖麻雀、掌握实情。要与基层干部、社区工作者、普通群众交朋友,真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了解他们对改革的真实诉求和期盼。只有这样,我们出台的改革举措才能真正接地气、有温度、受欢迎。
二要强化能力本领,提升改革攻坚能力。社会体制改革专业性、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对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很高要求。要加强学习,既要学习中央和省委关于改革的最新精神,也要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还要学习法律、经济、社会、科技等各方面知识,努力成为抓改革、促发展的行家里手。要加强实践锻炼,有意识地把年轻干部放到改革攻坚的第一线、应对复杂局面的最前沿去经风雨、见世面,在实践中砥砺品质、增长才干,培养一支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三要强化担当作为,勇于啃“硬骨头”。深化改革,必然会触及固有的利益格局和思维定势。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我们不能畏难不前,不能绕道走。要发扬斗争精神,敢于向沉疴积弊开刀,敢于向部门利益动真格,敢于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和利益固化的藩篱。要建立健全改革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营造“允许改革有失误、但不允许不改革”的浓厚氛围,最大限度地保护和调动广大干部投身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同志们,深化社会体制改革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奋力开创我市社会体制改革新局面,为谱写XX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