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代表在XX农发集团深入贯彻作风建设专题评估座谈会上的发言

更新时间:2025-09 来源:网友投稿

非常荣幸能作为评估代表,在这里与各位交流。刚才聆听了集团学习教育专班的总结通报,以及几位同事代表的发言,深受启发。作为一名身处基层、全程参与了本次学习教育的普通员工,接到这个任务时,我的内心是有些诚惶诚恐的。今天,我不谈成绩,也不作报告,只想以一名普通参与者的视角,用平实的语言,分享三点个人化的、或许还不太成熟的感受与思考,就教于各位领导和同事。

一、我的总体评价

首先,请允许我谈谈对集团本次学习教育的总体评价。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我认为是“深刻”。如果用一句话,那便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这次学习教育,其覆盖面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形式之多样,是前所未有的。从集团D委的高度重视,到各级子公司、基层班组的全面铺开,形成了一种上下贯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它不是一次简单的文件传达,更不是一阵风式的运动。通过集中学习、专题研讨、案例警示、知识竞赛等一系列组合拳,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抽象的条文,转化为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场景,一次次触及灵魂的拷问。

---此处隐藏1847字,下载后查看---

各位领导,本次学习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了巩固和深化学习成果,推动常态长效,我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冒昧地提出三点不成熟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第一,建议学习方式从“广度覆盖”向“深度滴灌”再深化。目前的学习教育已经做到了全面覆盖,下一步是否可以探索更加“场景化”“定制化”的学习模式。例如,能否定期组织跨部门、跨岗位的小型“作风建设圆桌会”,围绕一个具体的业务场景进行模拟推演和讨论,让大家在“实战”中明晰边界、掌握尺度。这样可以使学习教育更加贴近工作实际,将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避免出现“学归学,做归做”的两张皮现象。第二,建议激励机制从“底线约束”向“高线引领”相并重。当前的学习教育,更多聚焦于划定“红线”、明确“底线”,起到了很好的警示和约束作用。在此基础上,是否可以建立更为完善的正向激励与经验分享机制?大力发掘和宣传我们身边那些严格自律、勤俭节约、担当作为的先进典型。让大家看到,优良作风不仅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和强大的竞争力。通过榜样的力量,形成一种“比学赶超”的积极氛围,让恪守规定、崇尚实干成为集团内部蔚然成风的文化自觉,从高线上引导大家追求更高的思想和行动标准。

第三,建议制度建设与数字化手段从“相加”向“相融”再升级。集团在制度建设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未来,是否能进一步借助数字化、智能化的手段,将制度规定“嵌入”到业务流程和审批系统中去?比如,在财务报销系统、采购管理平台中,设置关键节点的“红线”预警和合规性自动校验功能。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刚性执行制度,减少人为干预的模糊空间;另一方面,也能将监督关口前移,变“事后追查”为“事中提醒”,既是对业务的规范,也是对经办人员的保护。让制度借助科技的力量“长出牙齿”,实现更智慧、更高效的内控管理。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我的发言即将结束。作风建设是一场持久战,也是每一位XX农发人的必答题。这次学习教育,对我而言,既是一次全面的“体检”,也是一次精神的“加油”。我将把这次座谈会作为新的起点,带着各位领导的嘱托和同事们的启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升综合素质,以更严的标准要求自己,以更实的作风投入工作,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为集团的改革发展、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贡献自己全部的光和热。

我的发言完了,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