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单位关于2025年度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督导工作的总结报告(精品)

更新时间:2025-09 来源:网友投稿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系列决策部署,围绕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核心目标,XX单位于2025年度,立足行业管理职能,聚焦建筑施工领域扬尘污染这一关键环节,组织开展了高强度、常态化、全覆盖的专项督导工作。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有效推动了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与治理措施的标准化执行,为我市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了有力支撑。现将本年度专项督导工作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工作背景与现实需求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大气污染防治作为其中的核心议题,其成效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尽管近年来全国及我市空气质量总体呈改善趋势,但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为首要污染物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

  建筑施工活动是城市环境中颗粒物产生的主要来源之一。土方开挖、物料运输、现场堆存、结构拆除等环节均易产生大量扬尘,若管控不力,将对局部乃至整个城市的空气质量造成显著影响。基于对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相关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研判,尽管优良天数比例有所提升,但在部分季节和特定气象条件下,PM10浓度仍存在超标风险,成为制约我市空气质量进一步优化的瓶颈之一。因此,对建筑工地实施精准、有效、持续的扬尘治理督导,既是履行法定行业监管职责的必然要求,也是回应社会关切、改善人居环境的紧迫任务。本年度专项工作正是在此背景下,以问题为导向,以结果为目标,全面展开。

  二、主要督导措施与工作成效

---此处隐藏3128字,下载后查看---

  科技是提升监管效能的根本出路。中心计划在2026年全面启动并推广“智慧工地”扬尘在线监测与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与应用。该系统是基于物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新一代监管平台。其核心功能包括:

  1.实时数据采集与监测:在全市重点建筑工地规模化部署集成了PM2.5、PM10、噪声、温湿度等传感器的监测设备,实现对施工环境参数的7×24小时不间断采集。所有数据通过网络实时传输至中心监管平台,形成覆盖全市的动态“扬尘地图”。

  2.智能识别与自动预警:利用高清视频监控,结合人工智能(AI)图像识别算法,自动识别如裸土未覆盖、车辆带泥出门、违规土方作业等行为。一旦监测数据超标或识别到违规行为,系统将自动向项目负责人和监管人员发送预警信息,实现“千里眼”式的非现场监管。

  3.大数据分析与风险预判:平台将汇集海量的历史与实时监测数据,通过构建数据分析模型,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工地的扬尘污染风险进行评估与预判。这有助于监管资源向高风险项目倾斜,实现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的转变,极大提升监管的预见性和精准性。

  通过引入上述科技手段,中心将逐步构建起一个“人防+技防”相结合的立体化、智能化扬尘监管新模式,为持续打赢“蓝天保卫战”、推动我市建筑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