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作为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样性优先区域,承担着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与保障水源安全的战略使命。根据生态文明建设总体部署,全县以系统化治理思维全面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现将2025年度阶段性进展汇报如下:
一、生态本底与保护现状
XX县地处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生态区位特殊,植被类型以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县域内现存种子植物超3000种,野生动物400余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32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大鲵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鸳鸯、白琵鹭等。森林覆盖率持续保持在65%以上,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关键栖息环境。
二、保护工作实施进展
(一)执法监管与栖息地保护
---此处隐藏2297字,下载后查看---
启动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二期工程,计划治理面积35公顷。开展湿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评估研究,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三)创新机制建设 建立生态保护补偿专项资金,推行“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机制。探索设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保护事业。
(四)强化能力建设
2026年完成全县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第二期工程,发布县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加强执法队伍专业培训,配备现代化执法装备,提升违法行为发现能力。
XX县将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工作,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县域典范提供坚实生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