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我们齐聚一堂,共同参加这次旨在提升履职能力的专题培训,时机正好,意义深远。今天,我站在这里,不是以一个高高在上的“教官”身份,而是作为一个与大家并肩奋斗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一线的“战友”和“同学”,希望和大家一起,围绕“工作框架”与“核心职责”这两个根本性问题,进行一次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开宗明义,我们基层人大工作究竟是做什么?有人说,是开开会、举举手;有人说,是听听报告、提提意见。这些都对,但都只是我们工作的“表”。透过这些“表”,我们必须看到支撑其运行的“里”——也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清晰的“工作框架”和明确的“核心职责”。这就像盖房子,框架就是承重的“四梁八柱”,职责就是砌墙的“一砖一瓦”。只有“四梁八柱”稳固了,“一砖一瓦”才能各安其位,最终才能建成一座为人民遮风挡雨的坚固大厦。
因此,本次培训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大家一起,把我们工作的“道”与“术”、“知”与“行”统一起来。既要“明道”,深刻理解我们作为基层国家权力机关组成部分的定位与使命;也要“优术”,精准掌握履行各项职责的方法与路径。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都能成为一名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的人大工作者。
---此处隐藏7579字,下载后查看---
身处数字时代,我们的工作方式也应与时俱进。要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履职赋能,从传统的“一支笔、一个本、两条腿”的工作模式,向“线上+线下”融合的智慧履职模式转变。
可以探索建立“智慧人大”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实现代表履职档案的电子化管理、议案建议的全流程线上提交与督办、选民意见的“一键式”反映。比如,XX镇可以试点开发一个“代表随手拍”小程序,居民发现环境卫生、设施损坏等问题,可以随时拍照上传,系统自动定位并推送给对应的网格代表,代表在线认领、线下核实,并转交相关部门处理,处理进度和结果实时更新,全程留痕,公开透明。这种“指尖上的民主”,极大地提高了履职的效率和响应的速度,也让民主变得更加触手可及。
利用大数据分析,我们还可以更精准地掌握民情民意。通过对一定时期内群众反映问题的热点词进行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社会治理的薄弱环节在哪里,从而为我们确定监督议题提供科学依据。 同志们,基层人大工作,一头连着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一头连着万家灯火的民生冷暖。我们所做的,看似都是家长里短的“民之小事”,但这些“小事”的汇集,恰恰是“国之大者”在基层的具体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宏大叙事,正是由我们一次次深入选区的走访、一份份饱含深情的建议、一场场较真碰硬的监督所生动谱写的。
今天,我们系统地梳理了工作的“框架”与“职责”,探讨了提升履效的“思维”与“方法”。希望大家能将所学所思,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强大动力和实际行动。让我们以更加饱满的政治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更加出色的履职成效,共同擦亮XX区基层人大工作的品牌,为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贡献我们人大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
我的讲解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