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红旗渠红色廉政培训学习心得

更新时间:2025-10 来源:网友投稿

近期我怀着对人工天河的敬畏与对红色精神的向往,赴红旗渠红色廉政教育基地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培训学习。一周来,从专题课程讲解到实地现场教学,从激昂红歌学唱到震撼纪录片观看,再到热烈的分组讨论,每一项安排都让我沉浸式感受红旗渠精神的力量,接受深刻的党性锤炼与廉政洗礼。这段学习经历不仅填补了我对红旗渠历史认知的空白,更让我对如何做好党群工作、推进廉政建设有了全新思考。

---此处隐藏419字,下载后查看---

一、在理论溯源中筑牢廉政根基。专题课程是本次培训的思想开篇。授课老师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为主线,结合大量史料与人物故事,还原了上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劈开太行山,引来漳河水的奋斗历程。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廉政修渠的细节:当时县委班子带头自带干粮、自付伙食费,没有一名干部搞特殊化;物资管理实行日清月结,哪怕一根钢钎、一斤水泥都登记在册,杜绝任何浪费与挪用。老师强调,红旗渠能建成,不仅靠的是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勇气,更靠的是清风满渠的廉洁纪律。这让我深刻意识到,党群工作的核心之一,就是要将这种廉洁基因注入党员教育。作为党群干事,我今后将把红旗渠廉政故事融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通过案例讲解、理论剖析,引导党员干部明白廉洁是干事的前提,自律是成事的保障,从思想根源上杜绝特权思想,让严守纪律、清白做人成为党员的行动自觉。

二、在实地感悟中强化责任担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现场教学环节让我对红旗渠精神有了更直观的触动。站在青年洞前,看着悬崖峭壁上凿出的隧洞,听讲解员讲述青年突击队员一锤一钎干革命,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故事——他们没有大型机械,就用手搬、用肩扛,甚至有人为了排除哑炮牺牲了生命;走进铁姑娘队旧址,黑白照片里女同志们挽着裤腿、扛着石料的身影,打破了我对艰苦的想象,她们说修渠不是男人的专利。触摸着渠壁上深浅不一的凿痕,我不禁反思:当年建设者们在水贵如油的绝境中,靠的是为子孙后代谋幸福的初心;如今我们更应传承这份担当精神。今后组织党群活动时,应该多开展沉浸式现场教学,带党员干部走进红色基地,让大家在实地感悟中明白企业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党员干部的廉洁奉公与真抓实干,从而主动扛起责任,在生产经营、服务职工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在情感共鸣中凝聚精神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红歌学唱环节,《团结就是力量》的激昂旋律总能点燃全场热情。当几十名学员齐声高唱时,歌声里的坚定与豪迈,让我仿佛置身于当年修渠的火热现场,深刻体会到团结协作的力量——正是因为全县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奋斗,才能在悬崖上凿出人工天河。而观看《红旗渠》纪录片时,很多细节让我热泪盈眶:县委书记杨贵住在山洞里,和群众一起吃窝头、挖渠土,拒绝上级送来的特供粮;审计人员逐笔核对每一笔修渠经费,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这些画面让我明白,廉洁从来不是口号,而是体现在不搞特殊、不谋私利的细节里。作为一名党群工作者,我今后会善用红歌、纪录片等载体,让红色文化起来,通过纪录片展播的形式,让党员干部在情感共鸣中凝聚廉洁从业、服务企业的精神力量,避免党建工作形式化”“空心化

四、在思想碰撞中明确工作方向。分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如何将红旗渠精神融入企业党群工作”“怎样以红色文化推进廉政建设展开热烈交流。大家各抒己见,有同事建议,结合企业改革发展实际,开展学红旗渠精神,解发展难题活动,组织党员干部下沉一线解决职工急难愁盼问题。我在讨论中也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作为党员,我们既要做红旗渠精神的传播者,通过常态化教育让精神入脑入心;更要做廉政建设的推动者,建立党员干部廉政档案,加强日常监督,对苗头性问题及时提醒纠正。这次讨论让我意识到,党群工作不能闭门造车,要结合红色精神与企业实际,找到接地气、有实效的路径,才能真正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为新兰铝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一周的培训虽已结束,但红旗渠精神带来的影响却历久弥新。我将以此次学习为新起点,把“自力更生、廉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转化为工作动力。在党员教育中突出“红色引领”,在廉政建设中强化“纪律保障”,在服务职工中践行“初心使命”,努力让红色基因在推动企业发展中持续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