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推推进干部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的思路探索——以延安市市县党校为例

更新时间:2025-09 来源:网友投稿

党校是我们党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主阵地。近年来,延安市市县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领域逐步形成规范化、社会化、系统化、规模化的教育培训模式,为延安贯彻落实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延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追赶超越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但是,延安市市县党校在推进干部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只有从体制机制上不断创新和优化,破除对干部教育的掣肘,探索科学发展的干部教育方式,才能促进干部教育培训的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找准问题,厘清思路,延安市委党校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就推进我市市县党校干部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延安市市县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一)基本情况

延安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也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作为延安干部教育培训事业的主阵地,全市共有2个市级党校,2个区级党校,9个县级党校。在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延安市县各级党校坚持用延安精神建校办学、铸魂育人,聚焦主责主业,担当历史使命,充分发挥了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二)主要做法

1.培训班次实现全覆盖

---此处隐藏4550字,下载后查看---

(三)聚焦目标要求,探索科学合理的干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

坚持把干部教育培训考核作为干部考核、任职和晋升的重要依据,大规模开展各级干部教育培训,全力提升干部队伍素质,积极探索干部教育培训考核评价工作机制(见图七)。一是构建整体联动管理格局。干部教育培训是系统工程,应构建以组织部门为主,干教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为辅,各部门各单位、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的培训工作格局。二是要严格执行干部调训制度。变弹性调训为硬性调训,推行按岗调训和定期轮训制度,对借故不参加培训的干部和不支持干部参加培训的领导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从制度上保证干部及时足量地参加培训。三是落实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制度。把领导干部上讲台作为制度规定,形成干部教,教干部的良性循环。市县党委政府每名领导班子成员每年到党校要讲一次党课。各职能部门领导要积极加强学习,敢上讲台,能上讲台,积极参与到讲党课、讲政策的大制度中来。四是要建立干部教育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制度。各级党校在为干部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的同时,要加强对干部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表现、学习效果的日常管理和积分考核,作为干部培训鉴定的依据,推动落实“凡提必训,拟提先训”要求,在干部选任、试用期转正环节要审查干部参训情况,体现训用一致,增强培训的严肃性和约束力。

(图七)

(四)聚焦培训需求,努力提升服务保障能力水平。

《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中指出:“各级政府要将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保证工作需要。做好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经费保证地方各级党委可以使用留存的党费组织培训基层党员干部。财政困难地方可按规定统筹使用自有财力和上级相关转移支付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重视对县级党校(行政学校)建设的支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干部教育培训支持力度。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管理,保证专款专用,提高使用效益。”一是经费保障有力。对市县党校基础设施条件、配套建设等按合格党校要求进行明确和规范,加大经费保障投入,改善培训条件。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区县一级要把干部培训经费预算到位保障到位,改变过去党校要靠办班赚钱、讨钱过日子保运转的局面。二是提升培训承载能力。扩大市、县级党校培训班次、参训规模,统筹全市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建好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现场教学和党性教育基地,丰富培训内容。三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分级建立干部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完善干部培训档案,实现信息精准记录、标准化管理。加强大数据技术的运用,用好培训记录、培训需求、参训表现等数据,绘制可量化、可评价的干部“学习图谱”。加快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智慧校园”、“智慧课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