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乡村医疗卫生建设的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5-07 来源:网友投稿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在农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现在全民都基本实现小康了,但乡村振兴的任务还远未完成。乡村的医疗状况,村民的健康水平,是事关乡村能否顺利振兴的重要指标。可以说,健康不健康,关键看老乡;振兴不振兴,关键看乡亲。今年春节,我借回老家过年之机,顺道了解了一下乡村医疗卫生的情况。

从了解的情况看,村民看病有多种渠道,一般的感冒、腹污、头疼脑热的日常小毛病在村医务室由村医看;较重的病在镇卫生院治;再严重的就得上县、市、省的大医院治了。从整体上看,尽管现在村民有多种渠道看病,但由于交通、经济等方面的原因,村民一般首选村医务室。村医治不了的,才逐级转往更高层次的医院,可以说,村医仍是村民卫生健康的守护神。他们不仅要为村民看病,还要承担一些公共卫生职责,为村民体检、为每个村民建立健康档案、家庭医生签约、疫情防控等工作。村民对自己的健康情况不一定了解,但村医却对每个村民的健康状况了如指掌,是村民最鲜活的健康档案,也是农村唯一全天候、廉价、好使的医生。

我们村里现有两名村医,甲医师70余岁的,当村医40余年;乙医师50余岁的,腿有残疾,行动不便。甲医师因看见大了,搬回家行医,乙医师驻村行医,分片负责公共卫生。各自的服务对象是6个村小组约6、7百人。通过与村医聊天,现场查看医务室,翻阅有关资料档案等,我觉得村医现状不容乐观,需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切实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此处隐藏2826字,下载后查看---

(三)提高村医待遇。将村医纳入基层公共卫生人员行列,享受乡镇卫生人员基本待遇,包括按月发放工资、统一缴纳社保等,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完善补偿政策。根据村医服务对象的数量、看病工作量等,核定一般诊疗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基本药物补助等,按时足额拨付给村医。让村医通过从医就能够养家糊口、甚至发家致富。

(四)提高医务水平。村医对于村民来说,最大的优势是能够救急。特别是突发性的心脏病、脑梗、溺水、蛇毒等疾病,时间就是生命,村医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病人实行救治。所以,除了要提高村医对于一般疾病的救治外,还要想方设法提高突发急病的救治能力。一是要吸引医疗人才。鼓励大中专毕业医学院毕业生到农村当村医,享受三支一扶的大学生待遇。吸引专业人才当村医。二是要建立教育培训制度。对村医进行免费培训,或创造条件让村医到城市大医院跟班学习,不断提高其技术水平,让群众更加信任乡村医生。

(五)减轻村医负担。一是减少非医疗性事务。除一些必需工作外,不得要求村医所有工作都实行痕迹化管理,要让村医能腾出更多时间为村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二是简化建档内容。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本是一项摸清村民健康状况、利于村民看病就医的大好事,但结果却与初衷相距甚远,村医建档要花费很大力气去。况且建档内容还包括是否吸烟、从何时开始、每天吸多少?是否饮酒,从何时开始,每天饮多少等?这些问题村民自己都记不清,有的只好胡乱填写。而这些村医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档案,根本派不上用场,给村民看病时不用看,村民外出就医时其他医生也不会看,成为一项只给村医增加负担却是中看不中用的鸡肋。三是简化报账手续。对目前实行的报账手续进行简化,不一定要开电子处方,要将纸质处方视为与电子处方同等效力。同时,加强监管,发现有冒领等违规情况的,给予重处。

(六)防范医疗风险。国家统一为村医务室购买医疗事故保险,发生事故,村委及上级卫生部门要出面协调,实行统一保险、联合防范、政府兜底。政府不能有事就把村医当公家人,派工派活,要求村医对村民健康负责;可一旦出事,就把村医当个体医生,一甩了之,不对村医负责。

乡村医疗问题解决了,当村医就有奔头,就有吸引力,年轻医务人才就会愿意当村医;村医后继有人,村民就近看病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村民的健康就有保障。村民健康有了保证,全民的健康指数自然会得到提升,乡村振兴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