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干部需算好的“七笔账”包括账、经济账、名誉账、家庭账、亲情账、自由账和健康账,这是加强自律防范、坚守廉洁底线的重要规范。青年干部算好七笔账,应当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守护生命。要将个人进步与组织培养紧密结合,珍视生命,以实干担当践行初心使命。要定期开展自我体检,对照D章D规检视言行,主动参与基层锻炼,在服务群众中强化公仆意识。
---此处隐藏3372字,下载后查看---
加强民族传统村落保护守护传承民族特色文化
贵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类型多样、民俗浓郁,凝聚着民族智慧的结晶,彰显着民族文化的脉络,蕴含着民族精神的基因。加强民族传统村落保护,既是增进乡村振兴、提升群众福祉的需要,也是促进民族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以系统规划为引领,加强全局设计。要做好全面普查工作。运用现代化信息数据技术,对全省传统村落进行摸底调查,建立全省民族传统村落信息数据库,为后续工作打基础。要坚持分类施策。在数据库基础上对各地民族传统村落进行分类,按照实际情况分为精品提升、一般改善、收缩抢救等不同的等级,针对不同等级采取相应措施。要健全上下联动规划体系。以乡镇保护利用方案为基础,将工作重点落实到每个乡村。在乡村保护方案基础上健全县域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规划,发挥县域统筹关键作用。
以全面保护为基础,加大投入力度。要健全资金支持机制。要设立财政专项资金,省、市、县相应地形成配套支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支持。撬动社会力量参与,选取一定的村落进行适度开发,引入社会资金投入。要健全保护规章制度。积极推进传统村落特别是重点文化村落保护的立法立规工作,健全相关保护制度,完善保护工作体系。要提升专业保护力度。做好监测引导,对村落保护要配备科学的方案、专业的人员,防止大拆大建改变原有的风貌。引导群众提升保护意识,增强保护自觉性。
以传承转化为重点,加力文化赋能。要大力挖掘村落资源。选取有代表性的民族村落进行开发,推进农文旅融合,激活沉睡的乡土文化、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丰富民族文化转化载体。既要把村落资源激活,还要搭建转化利用的平台。对特色发展村落,要引入专业化经营管理团队,举办村落品牌活动,吸引外地资源涌入。要传承弘扬民族特色文化。讲好少数民族文化的故事,通过一定的情景演绎、场景设计,促进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好传播。传统村落是传承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的重要载体。贵州历史底蕴深厚、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要切实用好这一优势,在系统保护和传承利用中不断引入新的动能,增强文化自信、化风育人,助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