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在全市深入推进耕地保护工作会议讲话

更新时间:2025-08 来源:网友投稿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深入推进耕地保护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严格耕地保护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耕地保护的工作要求,总结我市在耕地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存在的突出问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任务,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压实责任、协同作战,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土地资源保障。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主要负责同志,各县(市、区)政府分管自然资源工作的副县(市、区)长,以及各乡镇(街道)相关工作负责人等。刚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做了汇报发言,讲得都很好,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落实好,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深刻理解加强耕地保护的战略意义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总书记多次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强耕地保护,不仅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更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举措,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角度看,加强耕地保护是筑牢粮食安全根基的迫切需要。民以食为天,粮以地为本。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我市作为农业大市,耕地面积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024年粮食总产量达到亿公斤,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耕地数量减少的压力持续加大,2024年全市建设占用耕地亩,虽然通过占补平衡补充了同等数量的耕地,但部分补充耕地质量不高,影响了粮食生产能力。据测算,每亩高标准农田平均增产粮食公斤,而我市目前高标准农田占比仅为*%,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个百分点。加强耕地保护,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就是在巩固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近年来,国际粮食市场波动加剧,部分国家限制粮食出口,更加凸显了保障国内粮食供给的重要性。只有守住耕地红线,才能确保粮食供应稳定,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二)从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角度看,加强耕地保护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传统的粗放式农业发展模式导致耕地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恶化,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我市部分地区存在耕地土壤酸化、盐碱化问题,2024年土壤检测显示,县镇耕地酸化面积达亩,占该镇耕地总面积的%;区乡盐碱化耕地面积亩,影响了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加强耕地保护,推进耕地质量提升和生态修复,能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广良种良法、建设高标准农田等措施,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例如,我市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万亩,推广节水灌溉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024年小麦平均亩产达到公斤,较周边非高标准农田区域增产*%,农民亩均增收*元。

---此处隐藏11109字,下载后查看---

(二)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要素保障。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将耕地保护资金纳入市、县两级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投入,2025年市级财政安排耕地保护专项资金亿元,较2024年增长%。积极争取国家、省级资金支持,每年申报耕地保护项目不少于个,争取资金亿元以上。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耕地保护,通过PPP模式、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耕地保护项目亿元以上。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定期审计监督,防止挤占、挪用、浪费资金。同时,保障耕地保护项目用地需求,在土地利用计划中优先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治等项目用地。加强金融支持,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发耕地保护相关信贷产品,为耕地质量提升、农业绿色发展等项目提供贷款支持,2025年发放相关贷款亿元。

(三)加强科技支撑,提升保护水平。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引进和推广耕地保护先进技术和装备。2025年与大学、研究院等合作开展耕地质量提升、土壤修复、智慧农业等技术研究项目*个,转化科技成果*项。加强耕地保护信息化建设,整合卫星遥感、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建立全市智慧耕地保护平台,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状况的动态监测和智能管理。2025年建成智慧耕地保护平台并投入使用,平台涵盖耕地数据库、监测预警、执法监管等功能。加强专业人才培养,通过培训、引进等方式,培养一批耕地保护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2025年培训基层技术人员人次,引进高层次人才名。同时,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耕地保护经验和技术,提升我市耕地保护工作水平。(四)完善制度体系,建立长效机制。健全耕地保护补偿制度,提高耕地保护补贴标准,按照耕地质量和保护成效实行差异化补贴,2025年将耕地保护补贴标准提高到每亩元,并向高标准农田、永久基本农田倾斜。建立耕地保护激励机制,对在耕地保护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2025年评选表彰耕地保护先进单位*个、先进个人*名。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严格执行数量和质量双平衡要求,建立补充耕地质量评价体系,确保补充耕地与被占用耕地质量相当。加强耕地保护立法工作,加快《*市耕地保护条例》立法进程,为耕地保护提供法治保障。同时,建立耕地保护约谈问责制度,对违法占用耕地问题突出、耕地保护任务未完成的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对失职渎职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五)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平台,广泛宣传耕地保护的重要意义、政策法规和先进典型,提高全社会对耕地保护的认识。2025年在市级媒体开设耕地保护专栏*个,发布宣传报道篇,制作公益广告*部,在公共场所和农村地区广泛投放。开展耕地保护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五进”活动,2025年组织宣传活动场次,发放宣传资料*万份,提高群众和企业的耕地保护意识。鼓励公众参与耕地保护监督,设立举报电话和信箱,对举报线索经查实的给予奖励,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耕地保护的良好氛围。同时,总结推广耕地保护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市耕地保护工作深入开展。

同志们,耕地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坚决守住耕地红线,不断提升耕地质量,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