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强调,要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全会在部署今年工作时,将“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大部署强化政治监督”摆在首要位置,要求着力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纪检监察机关作为政治机关,要提高政治站位,在履行监督首要职责中突出政治考量,从政治角度出发查找问题,及时校准偏差。基层纪委政治监督情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加力做好政治监督工作,笔者进行了调研和思考。
一、基层纪委政治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政治监督工作无从下手
一是监督内容泛化模糊,政治监督与业务监督边界不清。部分基层单位简单将执纪审查等同于政治监督,将主要力量投入具体违纪违法案件查办,对党组织是否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是否存在党的领导弱化等问题缺乏常态化跟进,习惯于以“处理问题线索”代替“分析政治生态”,监督停留在表象化、碎片化层面。二是监督方式单一固化,缺乏系统性抓手。实践中多依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参加会议等传统手段,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贯彻民主集中制、执行政治纪律等情况普遍存在监督顾虑,未能将政治监督嵌入日常谈心谈话、重大事项决策、民主生活会等具体环节,对“四个意识”不强、“七个有之”等深层问题发现不够,存在“事后治理多、事前防范少”的倾向。三是监督标准操作性不足,制度配套滞后。虽然近年来强调政治监督,但对党组织议事决策不规范、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搞变通等问题的定性缺乏具体指引,如对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中央重大部署的执行成效缺乏可量化的评估体系,部分领域仍存在“讲政治大而化之、重业务避实就虚”的现象。部分基层纪委干部存在能力恐慌,既对政策理论把握不准,又缺乏分析研判政治偏差的专业素养,导致“不会监督、不敢监督”的问题交织,政治监督的靶向性和穿透力亟待提升。
(二)政治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
---此处隐藏2582字,下载后查看---
(四)压实监督责任,强化责任落实
一是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监督责任教育,提高其对政治监督重要性的认识。基层纪委要通过开展专题培训、警示教育等方式,引导基层党组织充分认识政治监督的重要意义,增强其落实政治监督责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建立健全监督责任落实机制,明确基层纪委与同级党委其他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基层纪委要与同级党委其他部门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明确各自在政治监督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加强对基层纪委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建立有效的协作机制。基层纪委要明确内部各部门在政治监督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建立定期会商、信息共享等工作机制,确保各部门之间协同配合、形成合力,推动政治监督工作取得实效。
(五)完善协同机制,形成监督合力
一是加强基层纪委与同级党委其他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建立信息共享和沟通协调机制。基层纪委要与同级党委组织、宣传、政法等部门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及时共享信息,形成监督合力。例如,在对一些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时,基层纪委可以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开展监督检查,确保监督工作取得实效。二是完善基层纪委与上级纪委之间的联动机制,加强上下衔接和信息反馈。基层纪委要及时向上级纪委汇报政治监督工作进展情况,反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上级纪委要加强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基层纪委反映的问题,确保上下联动、协同推进。三是加强基层纪委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建立职责清晰、协作高效的工作机制。基层纪委要明确内部各部门在政治监督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建立定期会商、信息共享等工作机制,确保各部门之间协同配合、形成合力,推动政治监督工作取得实效。
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基层纪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基层纪委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政治监督的要求,明确监督内容,创新监督方式,完善监督标准,压实监督责任,完善协同机制,推动政治监督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