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如履薄冰的清醒,认清违规吃喝的“三重危害”
违规吃喝,绝非简单的“口腹之欲”,其背后隐藏的是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是腐败滋生的温床,是侵蚀党执政基础的蚁穴,是阻碍金融行业发展的顽瘴痼疾。
(一)腐蚀政治根基,动摇“立行之本”。一是破坏政治规矩。违规吃喝往往伴随着“圈子文化”、“码头文化”,模糊了正常的工作关系,将党性原则、组织纪律抛诸脑后,严重污染单位政治生态,削弱党的领导和组织凝聚力。二是损害组织权威。当觥筹交错代替了组织程序,人情交换凌驾于规章制度之上,必然导致管理失序、号令不畅,使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形同虚设,严重损害组织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信阳罗山县、湖北黄梅县、安徽宿松县等通报案例,无不始于觥筹交错,终于纪律涣散、组织崩塌。
(二)侵蚀廉洁防线,诱发“金融风险”。一是滋生腐败温床。一顿饭、一杯酒,极易成为利益输送、权力寻租的“敲门砖”。在信贷审批、不良资产处置、大额采购、人事安排等关键领域,违规吃喝往往是“围猎”与“被围猎”的起点。系统内通报的典型案例警示我们,多少腐败分子正是从“舌尖上的腐败”滑向“深渊里的罪恶”,将公权力异化为谋取私利的工具。二是增加经营成本。无论是套取费用报销,还是接受管理服务对象的宴请,最终都转化为我们的运营成本,侵蚀利润,损害的是全体职工的利益。奢靡享乐之风盛行,更会助长攀比浪费,背离服务“*”、艰苦奋斗的初心。
---此处隐藏1774字,下载后查看---
将纪律要求内化于心是前提,外化于行才是关键。必须拿出务实管用的硬措施,确保令行禁止、落地生根。
(一)严教育,筑牢思想根基。一是深化理论武装。将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中国GCD纪律处分条例、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省委“十严禁”作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支部“三会一课”的必修内容,做到常学常新、入脑入心入行。二是强化警示教育。常态化开展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责。深刻剖析系统内外违规吃喝典型案例,如罗山、黄梅、宿松及金融同业案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二)严监督,织密防控网络。一是做实日常监督。发挥纪检监察、财务、审计、合规等部门的监督合力。加强对费用报销凭证的实质性审核,精准识别异常开支。将违规吃喝问题作为审计、专项检查的重点内容。二是延伸监督触角。探索开展“廉洁家访”、“家属助廉”活动,将监督拓展到“八小时之外”,构筑组织、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监督防线。
(三)严问责,形成强大震慑。一是坚持“零容忍”。对顶风违规吃喝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绝不姑息迁就。无论涉及谁,都要一查到底,严肃追究当事人责任和相关领导责任。二是精准运用“四种形态”。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谈话提醒、批评教育;对一般性违纪问题,综合运用组织处理、纪律轻处分;对性质严重、影响恶劣的,坚决给予重处分直至移送司法机关。三是强化结果运用。将违规吃喝问题查处情况与干部选拔任用、评优评先、绩效考核紧密挂钩,让铁规发力、禁令生威。
以上是我的心得体会,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