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赴XX市开展典型村培育与乡村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精品)

更新时间:2025-08 来源:网友投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决策部署,准确掌握基层在全域典型村培育建设与乡村产业发展方面的进展、成效与挑战,根据年度工作安排,XX市人大常委会于2025年8月5日组织调研组,由XX副主任带队,赴XX市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一行实地考察了XX市XX街道XX村和XX村XX茶园等代表性点位,通过现场察看、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形式,对相关工作进行了深入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与主要成效

近年来,XX市将全域典型村培育与乡村产业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抓手,坚持系统谋划、分类施策、重点突破,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以本次调研的XX村与XX茶园为例,其发展实践集中体现了XX市在推动乡村面貌改善、产业基础夯实与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的积极探索。

(一)典型村培育工作扎实推进,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XX市将典型村培育作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关键切入点,明确了“1年起好步,3年见成效,5年大发展”的总体目标,持续发力,成效初显。

1.人居环境根本性改善。以XX村为代表的示范点,聚焦人居环境中的突出问题,大力度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通过拆除残垣断壁、清理杂物淤泥,村庄空间得到优化,并通过高标准绿化美化,实现复绿面积达1万平方米,村庄整体呈现出干净、整洁、有序的崭新形态。

---此处隐藏3597字,下载后查看---

1.坚持规划先行,强化系统性顶层设计。建议XX市级层面加强对全域乡村发展的统筹规划,特别是要科学编制乡村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要立足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明确“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方向,避免盲目跟风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规划要注重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明确发展目标、空间布局、重点项目和实施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科学指引。

2.深化人才引育,破解专业化运营难题。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建议大力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计划”。一方面,要加大对现有村干部的培训力度,重点围绕现代农业技术、企业经营管理、电子商务、财务会计等内容开展轮训,提升其履职能力。另一方面,要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探索推行“乡村CEO”即职业经理人制度,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人才管理运营村属公司,以市场化薪酬吸引人、留住人。

3.创新发展模式,持续壮大新型集体经济。要鼓励和引导各村大胆探索多元化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一是盘活资源型,对村集体的闲置厂房、土地、水面等资源进行全面清产核资和梳理,通过公开招租、合作开发等方式盘活利用。二是产业带动型,依托本地特色产业,通过“村集体+公司+农户”的模式,组织农民发展订单农业,村集体在提供服务中获取收益。三是稳健投资型,在严控风险的前提下,探索将部分集体资金或扶持资金,通过规范程序投资于本地信誉好、效益稳的优质企业或项目,获取稳定回报。

4.健全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基层内生动力。建议建立健全以结果为导向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可研究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考核办法,将集体经济收入增长、资产保值增值、带动村民增收等作为核心考核指标,对成效显著的村“两委”班子及相关负责人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形成“多干多得、少干少得、不干不得”的鲜明导向。同时,要完善村民参与乡村建设和集体经济发展的议事决策与收益分配机制,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村民在共建共享中提升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

5.强化品牌建设,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要将品牌建设作为提升乡村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任务来抓。支持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商标注册、绿色食品认证、地理标志产品申报等。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打造若干个具有高辨识度的区域公共品牌,并授权符合标准的企业使用。持续借助新媒体、农产品博览会等平台,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推介本土品牌,讲述品牌故事,提升品牌价值,推动XX市的农产品从“卖得掉”向“卖得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