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区2025年总河长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更新时间:2025-08 来源:网友投稿

今天,我们召开全区2025年总河长全体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河湖长制的最新决策部署,总结2024年工作,审议有关方案,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刚才,我们传达学习了上级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听取了去年的工作汇报和部分同志的述职,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区2025年河长制工作要点》《*区幸福河湖建设工作方案》和《*区暴雨预警信号提级响应机制》三个重要文件。这些都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回顾过去,成效显著,治水兴水根基更加坚实

过去的一年,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坚持以落实河长制为核心抓手,统筹推进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可以说,全区治水兴水工作迈上了新台阶,河湖面貌发生了可喜的新变化。

一是责任体系的“经脉”更加通畅。我们始终把压实责任作为河长制工作的牛鼻子,持续深化“区级河长主治、街道级河长主管、社区级河长主巡”的三级履职机制,构建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络。区委、区政府坚持将河长制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结果与领导班子及干部综合评价直接挂钩,指挥棒作用愈发明显。2024年,全区各级河长累计巡河超过1.2万余次,通过智慧巡河系统上报并高效解决各类涉水问题320余个,问题整改率持续保持100%。这种“巡、盯、管、督”的闭环管理,确保了“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此处隐藏3031字,下载后查看---

第一,以《2025年河长制工作要点》为纲,在“系统治理”上实现新提升。这份《工作要点》明确了今年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核心就是要突出一个“治”字,做到标本兼治、系统联治。一要突出源头严治。治水之要,在于源头。要严格落实新修订的《*市水污染防治条例》和《*市供水管理条例》,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守护好绿水青山。要深化排查整治,对涉水工业企业、建筑工地、餐饮商户等重点领域开展“拉网式”排查,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确保污染源头得到有效控制。要加强执法监管联动,形成“环保监测、水务执法、城管巡查、公安介入”的合力,对偷排漏排等违法行为,必须“零容忍”、严打击。二要突出流域共治。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将每一条河流都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来谋划。要持续推进“宜居水岸、活水*”的宏伟蓝图,确保到2025年底,全区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75%,主要江河重点区段堤防达标比例不低于80%。要加快推进存量市政排水管网的改造修复,确保污水“应收尽收、全量处理”。对于跨界河流,要主动加强与兄弟区(市)县的协同联动,健全信息共享、联合巡查、协同处置机制,共同守护好我们的母亲河。三要突出生态善治。治理的最终目的是修复生态,让河湖恢复生命力。要持续巩固提升现有治理成果,防止问题反弹。要加强水生态修复,因地制宜建设生态缓冲带,恢复水生植被,为鱼类、鸟类等提供栖息地。要科学调度,保障河道生态基流,让河水真正“活”起来、“动”起来,提升水体自净能力。

第二,以《幸福河湖建设工作方案》为引,在“人水和谐”上展现新作为。如果说过去的治理重点是解决“有没有”和“好不好”的问题,那么幸福河湖建设就是要回答“美不美”和“亲不亲”的问题。核心就是要突出一个“建”字,打造更多人水和谐的优美空间。一要以智慧赋能创新建设。要加快我区“智慧河湖”管理信息平台的优化升级,重点推进“空天地”一体化立体监管系统建设。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视频监控和AI识别等现代技术,实现对河湖水域岸线的全天候、无死角监控,让问题发现更及时、处置更高效。要让数据多跑路,让河长少跑腿,真正实现从“汗水治水”到“智慧治水”的转变。二要以多元共治凝聚合力建设。幸福河湖的建设和维护,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要持续深入开展河长制“七进”宣传活动,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节点,举办形式多样的水情教育和志愿服务活动。要积极探索“三社共治”等基层治理新模式,在有条件的社区设立“河湖管护意见箱”,建立“居民吹哨、部门报到”的联动处置机制。要推广“城市生态文明积分超市”等创新做法,引导群众将环保行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福利”,提升全民参与的积极性。今年,我们要力争高标准完成3个幸福河湖示范段的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三要以价值转换为导向永续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幸福河湖建设不仅是生态工程,更是民生工程、发展工程。要将河湖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积极探索“生态+”模式,结合滨水绿道,发展水生态旅游、健康休闲等新业态。要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价值开发,让优美的河湖生态既能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又能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绿色动能。

第三,以《暴雨预警信号提级响应机制》为盾,在“安全韧性”上构筑新防线。安全是发展的前提。这份《响应机制》是我们应对极端天气、保障城市水安全的“操作手册”,核心就是要突出一个“防”字,做到防患于未然、守土有要责。一要确保预警响应“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防汛应急更是如此。机制明确了从蓝色到红色四级预警的响应流程和反馈时限,特别是红色预警30分钟内必须反馈到位。这既是要求,也是军令。各级各部门必须指定专人24小时负责预警信息的接收传递,确保预警信号第一时间直达一线、直达末端。要做到闻“汛”而动、听令而行,绝不允许任何延误和梗阻。二要确保责任落实“实”。防汛责任重于泰山。机制的核心是全社会动员、全链条响应。各街道办事处是先期处置的第一道防线,必须备足应急队伍和物资,做到快速反应。住建、水务、城管、应急等部门要按照预案,迅速启动行业响应,加强对重点部位、重点设施的巡查值守。各级河长在汛期要加密巡河频次,重点关注河道水位、堤防安全和排污口状况。要坚决杜绝“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麻痹思想,把责任层层压实到最小工作单元。三要确保应急处置“效”。进入汛期以来,我区已先后启动黄、橙两级应急响应5次,成功处置了多起城市内涝和河道险情,这套机制经受住了初步考验。下一步,要加强实战演练,磨合队伍,优化流程,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要加强对下穿隧道、低洼地带、老旧小区等薄弱环节的风险排查和整治,建立“一点一策”的应急预案。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这套提级响应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坚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筑牢城市安全运行的坚固防线。同志们,治水兴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落实。区河长办要切实发挥好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各成员单位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主动担当、密切配合。全区各级河长要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真正做到守河有责、守河担责、守河尽责,用“河长制”实现“河长治”。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奋力谱写新时代我区治水兴水事业的新篇章,为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