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召开街道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扩大)会,主题非常明确,也非常重要,就是围绕“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进行专题学习和研讨。刚才,我们共同学习了XX省XX市和XX省XX市两个发人深省的典型案例,班子成员也结合各自思想和工作实际,谈了认识、讲了体会。这既是一次深刻的理论学习和思想淬炼,更是一次直面问题、推动工作的部署会。下面,我结合大家的发言,再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整治形式主义、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极端重要性与紧迫性
政绩观是干部从政、干事、创业的“总开关”,政绩观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个人成长,更直接影响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发展方向和事业成败。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反复强调要破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为基层松绑减负。这绝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事关党心民心、事关执政根基的重大政治问题。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形式主义的本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在于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我们刚才学习的XX市在城市管理中机械执行、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以及XX市在统计工作中弄虚作假、导致政治生态恶化的问题,就是两面触目惊心的镜子。这些案例警示我们,错误的政绩观,必然导致行为的扭曲和工作的走偏。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看似轰轰烈烈,实则劳民伤财,不仅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反而会制造新的矛盾,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前段时间,中央通报的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违规开展评选活动、XX市教育部门对社会事务进校园统筹不力等问题,同样说明形式主义具有极强的顽固性和变异性,稍有松懈就可能反弹回潮,甚至以新的面目出现。
---此处隐藏2683字,下载后查看---
第二,要在“厘清权责边界”上精准发力,打好“权随事转、费随事转”的攻坚战。基层负担过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权责不对等,任务层层加码,资源却层层截留。我们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固化减负成果。要严格执行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和职责清单,清单之外的事项,社区有权拒绝。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要当好基层的“防火墙”和“减压阀”,坚决对上级部门随意摊派、转嫁的工作任务说“不”,主动向上沟通协调,为基层争取更多理解和支持。同时,要推动资源、服务、管理下沉,确保社区有职有权有物,能够真正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构建起“权责清晰、功能集成、扁平一体、运行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
第三,要在“赋能增效”上多措并举,用好“数字技术”和“机制创新”的组合拳。减负不是目的,提质增效才是根本。我们要继续深化“根数据库”等数字化平台的应用,力争到今年年底,再整合至少3个部门的数据系统,将重复填报率再降低15%,彻底把社区干部从“表哥”“表姐”的身份中解放出来。同时,要不断完善我们的基层治理机制。我们已经构建了“街道—社区—小区—楼栋—单元”五级网格治理体系,推行了“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的工作机制,搭建了“社区党总支—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三方联动平台。这些都是我们宝贵的创新成果。下一步,要让这些机制真正活起来、转起来。要推动“党建+请你来协商”平台常态化运行,真正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我们欣喜地看到,减负之后,社区干部有更多精力投入到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中,今年上半年,全街道的安全生产事故数量同比下降了18%,这就是减负带来的最直接的“安全红利”。我们的社区工作人员,也有了更多时间去组织文化活动、调解邻里纠纷,上半年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超过150起,群众的满意度调查中,对社区服务的评价提升了近20个百分点。这些数据充分证明,减负增效的路子是完全正确的。
第四,要在“强化担当作为”上从严从实,亮出“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的鲜明旗帜。减负绝不等于减担当、减责任。把大家从不必要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是为了让大家集中精力去啃硬骨头、去攻坚克难。我们要聚焦群众最关心的安全生产、生态环境、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把减负释放出来的精力,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街道党工委将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的干部撑腰鼓劲,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干事创业中的失误。同时,对于那些工作“挂空挡”、推诿扯皮、消极应付的“躺平式”干部,要坚决问责、及时调整。要让“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优胜者优待”成为我们鲜明的用人导向。
同志们,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场持久战,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是一项永恒的课题。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以此次学习研讨为新的起点,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奋发有为的状态,扎扎实实地把各项工作推向前进,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优异成绩,为谱写XX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