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完善部门决算公开工作的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5-09 来源:网友投稿

预决算反映着政府活动的方向和范围,是政府职能的体现,也是公众了解政府活动、监督政府正确使用财政资金、评判政府活动成效的主要依据。因此,预决算公开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也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

D的十八大以来,财政部和各级财政部门贯彻落实D中央和国务院相关精神,预决算公开步入常态化、规范化,财政透明度不断增强。《财政部关于印发〈地方预决算公开操作规程〉》(财预〔20xx〕xxx号)要求,地方预决算公开要做到公开及时、内容准确、形式规范。所谓及时,是指预决算信息的公开必须注重时效性;所谓准确,是指公开信息必须真实可靠,不能提供虚假信息,更不能人为编造信息,要让社会公众了解真实的预算及执行情况;所谓规范,是指公开内容应当包含法律法规等规定的应当公开的信息,且方便公众查阅和监督。

(二)重要意义

D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均明确将规范透明作为预算制度的基本要求。D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预算公开和监督制度。预决算公开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现代预算制度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此处隐藏6604字,下载后查看---

三是进一步拓宽公开渠道,除依托在传统媒体的曝光外,更应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探索利用AAA公众号、视频号、官方微博等新媒体方式解读相关信息,让公众更加直观获取信息,增强社会公众与政府部门的良性互动。充分运用技术手段助力依法依规公开决算,确保部门和单位决算公开及时、完整、真实、准确、形式规范。

(三)部门决算公开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决算公开位于财政信息公开的末端环节,各项数据的处理和调整余地相对较小,压力相对较大。进一步深化部门决算公开工作需要重点关注以下问题。一是关于预决算差异问题。部分单位存在决算与年初预算差异较大的情况,部门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细化程度有待提高,将单位实有资金纳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全口径反映部门收支余,减少部门预决算差异。加强项目论证评审,准确核定资金需求和具体用途,提高年初预算批复和细化率,避免支出科目其他项占比较高的问题。

二是关于三公经费问题。三公经费一直是社会关注度高的政府开支事项,结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政府部门应严格落实厉行节约、强化执行管控等规定,在公开三公经费等支出决算时,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进一步完善三公经费增减变动情况说明,做好相关解释工作。

三是关于决算信息安全问题。决算公开涉及多个环节和岗位,仅靠数据审核环节进行鉴别,容易出现疏漏。研究利用AI技术,依托政务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有效避免信息泄露风险。此外,针对决算信息长期保持公开状态的要求,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鉴于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外部环境,对已经公开的决算信息也应适时调整公开状态,以确保相关数据安全。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