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由:我市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在哪里,不足在哪里,路径在哪里,是大家较为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2018年-2022年延安主要经济指标数据,走访调研了一些部门、县区、企业,从综合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县域经济、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九个领域,分析了延安经济发展态势,剖析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诸如经济结构单一、产业链延伸不足、创新驱动不强,现代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发展不足等问题,并就如何实现转型升级作了一些思考,望对助推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些许有益的意见与建议。
一、现状:经济基础稳、转型思路清、创新步伐实
综合实力明显提升。2022年,全市生产总值2231.93亿元,增长4.6%,跑赢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较“十三五”初实现翻番,增量达1150.73亿元(2016年实现生产总值1081.20亿元),年均增长5.7%。全市地方财政收入180.45亿元、同口径增长28.3%;财政实力明显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加大,财政支出477.38亿元、增长14.5%,其中民生支出382.86亿元,占比达80.2%。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领域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渠道,全市人均收支水平与经济同步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较2018年分别增加了7312元和1850元,2022年达29669元和16290元,分别增长5.2%、0.1%。城乡差距不断缩小,2022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0938元、15237元,增长4.2%、6.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由2018年2.99缩小到2.69,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县域规模快速扩大。2022年全市县域生产总值1778.45亿元(含安塞区),增长4.6%,2016年-2022年年均增长4.7%;县域经济占全市79.7%,较2016年提高3.9个百分点,其中洛川、黄陵、吴起、志丹四县经济总量占县域经济比重达58.4%,拉动县域经济增长1.7个百分点,对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有力支撑。
---此处隐藏4448字,下载后查看---
注:1.2018年根据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统一安排,消除分省数据和分市县数据衔接差异,对历史数据进行了倒推,目前收入数据倒推至2017年,支出数据倒推至2018年;
2.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智能手机等小类产品零售数据2018年后进行细分统计;
3.科技型中小企业从2018年起开始统计;
4.二手房均价数据取自安居客交易平台;
5.文化旅游相关数据取自市文旅局委托第三方公司开展的《延安市2023年三季度国内旅游抽样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