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代表在XX市交通运输局关于深入贯彻作风建设专题评估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

更新时间:2025-09 来源:网友投稿

非常荣幸能作为公路行业施工企业的代表,参加今天这场意义深远的座谈会。首先,我代表我们公司,也代表所有奋战在XX市交通建设一线的同行们,对市交通运输局给予我们这次宝贵的机会,让我们能够坦诚交流、共话发展,表示衷心的感谢。

接到这个发言任务,我的内心既感到荣幸,也有些许诚惶诚恐。因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对于我们身处市场一线的企业而言,不是悬在空中的口号,而是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的阳光、空气和水。下面,我就结合我们企业的亲身经历,粗浅地谈三个方面的感受和想法,希望能为这次评估提供一个来自基层的、真实的声音。

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于细微处感受作风之变

如果说这次学习教育是一场正式的培训,我更愿意将其形容为一场深刻的“环境改造”。我们一线施工单位,可能没有系统性地参加过局里组织的每一次集中学习,但我们却无时无刻不沉浸在学习教育带来的新风正气之中。这种感受,具体体现在三个“更”字上。首先是合作关系“更纯粹”。曾几何时,我们认为与政府部门打交道,除了业务能力,或许还需要一些“人情世故”。但近年来,特别是通过这次学习教育的深化,我们最直观的感受是,工作流程之外的“迎来送往”不见了,取而代代的是聚焦于技术方案、合同条款和工程质量的专业探讨。市交通运输局的同志们,无论是项目管理人员还是质量监督人员,与我们沟通时,谈的是规范、讲的是标准、要的是数据。这种清清爽爽、公事公办的合作关系,不仅没有让我们感到疏远,反而卸下了我们思想上的包袱,让我们能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如何把路修好、把桥建牢这件事上。

---此处隐藏2168字,下载后查看---

然而,部分非关键性、纯技术性的问题,如果能在不涉及重大设计变更、不增加合同总价、不影响安全质量的前提下,获得一个更快速的反馈和处理通道,将极大地提升工程进度,避免因等待而造成的工期延误和资源闲置。

因此,我个人建议,能否在市局、监理、设计和施工单位之间,探索建立一个有明确授权范围和记录追溯机制的快速协调平台?对于一些界定清晰的技术性微调,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高效会商、快速决策。这并非是想“绕开”规定,恰恰相反,这是希望在八项规定精神的框架内,进一步消除潜在的“新形式主义”,即为了流程的“严丝合缝”而牺牲了不必要的效率。这或许能让我们的合作,在“清”与“亲”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快”字。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体会和思考,肯定有片面和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最后,再次感谢市交通运输局的信任。我们作为XX市交通建设的一份子,将一如既往地在市局的坚强领导下,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廉洁要求,以更高的标准、更优的质量,为XX市的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我们全部的力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