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X市人大常委会赴XX区调研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精品)

更新时间:2025-09 来源:网友投稿

本次调研旨在全面评估XX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的现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发现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全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调研组一行先后实地考察了XX区人民法院XX法庭、XX市XX学校、XX市XX学校及XX市看守所。在调研过程中,区委XX书记、区人大常委会XX主任等陪同调研并介绍了相关情况。通过深入一线,调研组对XX区在审判机关主导下,探索形成的具有区域特色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体系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并与区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教育、民政等部门的负责同志及一线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

二、XX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的主要成效与特色调研组一致认为,XX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特别是司法保护环节。审判、检察机关等司法部门能够牢固树立和践行新时代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先进理念,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工作思路清晰,措施扎实有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在机制创新与社会协同方面走在了前列。

(一)理念引领,顶层设计日臻完善

---此处隐藏3996字,下载后查看---

建议由政法委或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推动建立全市统一的涉未成年人信息共享平台,打通数据壁垒,实现风险预警、线索移送、个案会商的线上化、一体化。进一步明确各协同单位的职责边界和协作流程,将强制报告、入职查询等制度落到实实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大力培育和扶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并出台服务标准和评估办法,引导其规范、专业、深度参与司法全过程。

(三)聚焦源头治理,创新犯罪预防工作格局

司法保护的最终目标是减少乃至消除侵害。建议将工作重心前移,加强源头预防体系建设。一是强化“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预防网络,推广家庭教育指导的覆盖面,特别关注流动、留守、单亲等特殊家庭。二是建立健全对临界预防对象的早期识别和干预机制,依托社区网格员、学校教师、社工等力量,及时发现并介入处理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三是司法机关应加强司法建议工作,针对案件中暴露出的社会管理漏洞,及时向相关单位提出高质量的司法建议,推动系统性治理。

(四)强化科技赋能,建立长效评估与反馈机制

建议借鉴先进地区经验,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构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成效评估体系。建立覆盖全区乃至全市的涉案未成年人信息追踪数据库,对矫治对象的再犯罪、复学、就业等情况进行长期跟踪,科学评估“新生学校”、“小风筝”工作站等创新模式的实际效果。评估结果应作为优化政策、调整资源、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形成“实践-评估-反馈-改进”的良性循环,以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推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的高质量发展。